电力装备绿色低碳管理实现新突破——中电联发布首批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成果

2025-09-28

  9月2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正式发布了首批51项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涵盖输电杆塔、互感器、导地线等输电基础装备。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电力装备在绿色低碳管理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产业链全环节碳足迹可视化、可管理、可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品碳足迹认证是指对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量化评估和第三方验证的过程。在电力装备制造与使用环节推行碳足迹管理,不仅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也对电力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可为企业提供全链条碳排数据,助力识别高碳环节,针对电力装备生命周期长、上下游关联度高的特点,推动工艺优化、能源替代和材料创新以降低产品碳强度;另一方面,它还是绿色供应链管理核心工具,作为企业采购评价指标,推动供应商开展碳管理、披露碳数据,提升供应链碳透明度,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融入绿色低碳转型,构建协同降碳生态。产品碳足迹认证让电力装备拥有“绿色身份证”,既有助于应对国际碳壁垒、拓展海外市场,也为参与国内绿电交易、获取绿色金融支持提供了重要依据,支撑电力企业主动践行“双碳”战略、提升绿色竞争力。


  2022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政策推动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推行碳标签制度”。今年初,国家认监委发布《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实施通则(试行)》,明确了产品碳足迹认证的基本原则、核算规则、认证流程和标识使用要求,确保数据质量和结果可比性。同时要求认证机构具备相应资质及技术能力,强化数据审核与标准的统一。作为现阶段碳足迹认证的核心依据,为各类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出统一规范。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作为国家认监委公布的首批26家碳足迹标识认证机构之一,严格遵循《通则》要求,依托“电力行业产品碳足迹与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结合电力装备制造与使用特点,制订了多项产品种类规则(PCR),统一各类电力装备核算边界、数据采集范围和分配方法。这一做法填补了行业空白,避免因标准不一造成碳足迹结果扭曲,增强了认证结果的公信力与行业适用性。


  此次51项电力装备碳足迹证书的发布,成为电力装备行业加强低碳管理、构建绿色标尺体系的重要开端。下一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将在多个方面持续深化与扩展该项工作。


  一是逐步扩大产品覆盖范围。目前认证覆盖了杆塔、互感器、导地线等基础装备,下一步将扩展至智能电表、储能设备、新能源并网控制装置等新型电力系统关键产品,实现碳管理在发、输、配、用各环节全覆盖。


  二是持续推动数据库与平台能力升级。当前依托的“电力行业EPD平台”将进一步与国家碳足迹数据库、电力行业能耗与碳排数据平台实现互联,融入更多实际运行数据,提升数据实时性和代表性。同时,探索采用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强化数据可信共享与全链追溯。


  三是不断深化国际对接与互认。加强与国际EPD体系、碳标签机制的沟通对接,推动中外方法学互认,减少重复认证,助力中国企业真正实现“一证通全球”。


  四是深入拓展碳足迹在供应链与金融中的应用。未来,碳足迹数据不仅用于绿色采购,还将作为企业绿色信用评价的重要指标,与绿色信贷、保险、债券等金融工具挂钩,为低碳产品制造提供资金和政策倾斜,形成“碳数据-碳金融-碳减排”的良性循环。


  五是继续强化能力建设与行业协同。推动电力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认证机构与科研单位共同开展碳管理培训、LCA方法研究、减碳技术开发,提升全行业碳核算与碳减排能力,最终形成覆盖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的系统性低碳产业生态。


  未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中心将进一步推动电力装备产品碳足迹认证工作,有效提升电力供应链绿色水平,增强产业韧性与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行业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