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的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技术与标准创新论坛在河北崇礼成功举办。
作为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本次论坛以“探索车网互动关键技术 标准引领试点创新”为主题,围绕推动我国车网互动技术进步、加强试点城市及试点项目技术交流分享、完善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支撑车网互动标准制修订工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
来自政府部门、能源企业、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还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及试点项目牵头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电联副秘书长、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主持。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有关同志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我国车网互动发展已迈入“政策引导、试点先行”的关键阶段,首批9个试点城市、30个试点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结合国家能源局试点工作部署提出三大推进举措:一是紧盯目标进度,加快试点建设。希望各试点城市、项目相关单位积极推进试点建设,在设施建设、政策机制、车桩网协同调度、电池安全管理等领域加快推动工作;二是强化工作协同,凝聚发展合力。各试点地区要创新工作机制,推动形成政府、试点企业、电网企业等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三是完善标准体系,规范行业发展。中电联等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车网互动实施效果评价、并网技术要求等关键标准,加快构建车网互动标准体系,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同频共振。
中电联党委委员王思强出席论坛并致辞,指出车网互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当前,该领域开展了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工作,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市场规模逐步扩大,车网互动生态圈逐步成型,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协同”升级。他对推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健全政策机制,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完善需求响应、现货市场、辅助服务机制,增强盈利预期,助力形成公平开放市场竞争环境;二是攻坚技术标准,中电联将加强对车网互动兼容性测试活动的统筹,组织行业力量加快车网互动标准体系建设和重点标准研制;三是搭建行业平台,组织试点项目工作交流,加强电动汽车制造商、电网、充电运营商、科研机构间跨界合作,加速技术路线的产业化落地和商业化进程。
在成果发布环节,中电联发布了《车网互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库》(以下简称《指标库》)《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2025版)》(以下简称《标准体系》)两项技术白皮书。《指标库》以“科学量化、动态对标、精准施策”为核心原则,构建形成“三力协同・动态联动”的车网互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综合考量技术现状、市场需求与未来趋势,明确了车网互动标准体系框架,涵盖“基础和通用、设备与接口、服务平台、负荷聚合系统、建设与运行”五大领域,规划国家/行业标准共96项,全面覆盖车网互动全产业链环节。
在试点项目技术及进展报告环节,各试点单位代表分享了试点项目的实践经验。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分享了《上海车网互动技术实测及系统推进的探索和实践》;南网广州供电公司介绍《广州市车网互动进展及机制设计》;成都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有限公司、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湖北有限公司分别就“成都“两区三中心”智能车网互动项目”“常州市分散式V2G车网互动试点项目”“湖北省车网互动兆瓦级V2G多场景应用试点项目”进行了经验分享。这些案例为车网互动规模化试点及全行业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鲜活范例,加速了行业经验的落地应用。
前沿技术报告分享环节同样亮点纷呈。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专家以《交流V2G车桩交互通信方式探索和创新》为题,分享了当前交流V2G几种主流技术方案研发进程;长城汽车专家则以《车网互动车端技术研发与探索》为题,分享了车企在车网融合领域的创新成果;国网冀北清洁能源汽车公司的《冀北车网互动与绿电充电技术探索》,分享了车网互动在电网主动支撑技术领域的探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通过《电动汽车直流V2G并网要求研究》,为直流V2G并网技术提供了思路;四项前沿技术报告为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打开了创新思路。
本次论坛紧扣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这一核心议题,精准对接了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行业交流、经验共享与成果发布,不仅促进了车网互动技术的交流与进步,更推动了标准体系的优化与升级,为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展望未来,这一领域的创新实践将进一步助力我国能源绿色转型与交通电动化高质量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