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能建山西电建锚定获取优质项目、确保优质履约、效益优先优质“三优”主线,上半年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9.93%、32.75%、29.83%,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以乘势而上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在能源建设领域交出亮眼答卷。
优质项目为基,筑牢发展底盘
优质项目撬动市场新格局。仲夏时节,第四师可克达拉 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厂前区办公楼封顶,为山西电建在新疆区域市场的精益布局再添重要支点。依托优质工程的示范效应,新疆地区项目集群初具雏形,形成“建成一个、带动一片”的滚动开发格局。
山西电建参投的国内首个千万吨级项目开工
创新商业模式成破局关键。在大同云冈区,国内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处置及新型部品部件开发一体化工程破土动工,成为“产业链协同优化、产业投资精准对接、新能源指标高效获取”精益模式的典范。“投资+EPC”“产业导入+新能源”等模式通过全流程成本管控和价值挖掘,为市场开拓提供了精益化路径。
高平市人民医院门诊楼正式投运
多元市场拓展践行精益思维。高平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体检与康复中心项目的正式投运,标志着非电业务在精益管理下实现实质性突破。通过重组六大区域市场、组建 12支省域尖兵,山西电建聚焦稳增长目标筑牢发展根基,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市场网络,实现资源精准投放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匹配,狠抓目标落实,做好存量市场、增量市场、未来市场、海外市场,提升经营质效。
硬核履约为要,锻造精益实力
七月的东北,雨季的阴霾笼罩着大地,给工程建设带来了重重阻碍。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项目,正面临着图纸交付滞后、设备到货延期以及土建与安装交叉作业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考验。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GIS设备安装任务,项目团队仅用13.5天便高质量竣工,以实际行动擦亮了公司金字招牌。
全国最大单机陆上风电机组——赤峰克旗兴龙20万千瓦风电项目
技术创新筑履约硬支撑。在赤峰风电项目,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风机智能化吊装2.0》系统;阳泉矿区“光伏+农业”模式盘活闲置土地;太谷项目“无硬化地面”施工实现水土流失零发生。
项目攻坚尽显履约担当。东台21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中,科技小组攻克水上超长管桩施工难题,形成2项创新成果,施工合格率达95%,新增创效32万余元,打造出“水上光伏+生态养殖”的融合新范式。
阿拉尔市35万千瓦煤电灵活性改造项目
文化相融增履约温度。深入项目一线,发掘动人文化故事,阿拉尔项目部连夜组建突击队,在流沙中与时间赛跑,最终高质量完成升压站地基浇筑,“敢于领先、百战成军”的文化理念在项目履约中熠熠生辉。技术与文化的双重赋能,让山西电建的履约答卷既有“精度”,更有“深度”。
高效运营为纲,激活精益动能
数智转型驱动,管理效能提升。可克达拉项目运用无人机巡航实现实时监控;阿拉尔项目启用光伏铺装机器人有效提升施工效率;AI技术与结算、招标平台深度融合,不仅为基层减轻了工作负担,更为管理层装上了“电子眼”,让结算管控与分包招标效率实现质的飞跃。数智化正为工程管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基因。
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
党建生产融合,发展合力增强。323个党员品牌工程扎根一线:松原氢氨醇项目党员段丽瑞带领团队创下34台风机安全吊装纪录;原平光伏项目党员安文锐创新“日清日结”工作法,破解6项技术瓶颈。枣菏高速项目通过联学联建打破壁垒,构建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党建与数智协同,构筑高效生态。“三级联动”党建格局下,人才创新与党性锤炼互促,“红色生产力”成为攻坚利器,让每一份投入都转化为发展动能。
从单机容量破纪录的风电工程,到万亩荒漠上的光伏矩阵;从填补行业空白的技术专利,到高效运转的“48小时闭环”管理创新,山西电建正以“三优”为笔,书写从工程建设者向能源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跨越篇章。在这幅绿色发展的时代画卷上,这家能源劲旅用项目建设持续书写着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