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公里的“双城”坚守

2025-04-10

在内蒙古与陕西交界处的电力走廊上,韩国怀和张巧梅夫妇的白色轿车每周都会准时穿越两省边界。这辆行驶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摆渡车,载着他们对家庭的眷恋,更承载着保障万家灯火的责任。

暮色初合,张巧梅宿舍的台灯准时亮起。她匆匆扒了两口饭,打开手机视频,屏幕那头是儿子韩昊轩的圆脸:“妈妈,今天数学卷子最后一道题,老师说我解题思路特别棒!”张巧梅的指尖隔着屏幕轻点题目,声音温柔:“再想想,能不能用另一种方法验证?”此时的韩国怀正蹲在郭家湾电厂检修班组里,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看着妻子辅导孩子作业的画面。这时的他刚刚结束一场抢修,工作服上还沾着油污,他却舍不得错过这跨越两省的“家庭课堂。这样的“云端团聚,已经持续了五年。

图为韩国怀检查电气线路

每周一清晨五点,韩国怀和张巧梅夫妻俩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200公里外邻省的电厂,那里有轰鸣的机组、密集的仪表盘,以及一周五天的坚守。

“爸爸、妈妈又走了吗?”韩昊轩揉着眼睛从被窝里钻出来,奶奶摸摸他的头:“爸爸妈妈去给更多人送光明啦。”这句话,成了孩子理解离别的第一把钥匙。

在郭家湾电厂,韩国怀是维护部电气二次班的“定海神针”。去年春节前夕,一场暴风雪悄然而至,室外输电线路发生故障,他和班组成员在零下20℃的室外连续作业4小时,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工具。同事拍下他双手冻得通红工作的照片,他却盯着手机里儿子发来的语音出神:“爸爸,我堆了个雪人,等你回来给它装个‘电灯泡鼻子’!”

在妻子张巧梅所在的热工班,班长樊宏这样评价:“巧梅是我们班的大管家,从设备管理、仪表校验到班组建设都离不开她,她的工作虽然平凡,却无可替代,是班组这台大机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深夜的实验室里,她核对实验数据的身影常与月光相伴。宿舍的梳妆台上,儿子的英语课本与《热工检修操作规程》并排摆放,纸页间夹着儿子画的“全家福”——画中的爸爸妈妈穿着蓝色工作服,手牵着手站在电厂烟囱旁。

为了不错过孩子的成长,夫妻俩把宿舍墙面改造成“远程课堂”。床头贴着儿子的课程表和作息表,张巧梅的梳妆台上摆着儿子这学期的所有课本。每晚的视频时间雷打不动,“最怕网络卡顿。”张巧梅苦笑道。去年儿童节,小昊轩在视频里表演诗朗诵,突然画面定格在他仰头的瞬间。等信号恢复,孩子已经睡着,手里还攥着准备展示的手工奖杯。“那天我对着黑掉的屏幕说了半小时‘对不起’。”她眼眶微红。

图为张巧梅正在做班前会记录

每周五下午五点,那辆白色轿车总会准时出现在电厂南门。韩国怀把工具包往后备箱一扔,接过张巧梅递来的水杯:“快,还能赶上和儿子一起吃晚饭。”两个多小时的归家路,成了夫妻俩最珍贵的独处时光。张巧梅翻看儿子背诵古诗的视频,服务区的路灯掠过车窗,在《游子吟》的童声里明明灭灭。

周日下午的时光更像一场静默的离别仪式。小昊轩会把攒了一周的宝贝塞进爸妈的行李箱:捡到的落叶、满分的听写纸、给爸爸的“最佳修理工”奖状。临行前,韩国怀总要仔细检查一遍家里的电路,张巧梅则在冰箱贴便签上写下下周食谱。当轿车再次启动时,后视镜里是昊轩追着车跑的小小身影,他举着新作的“光明守护者”徽章,喊着:“爸爸妈妈是超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25年春节值班表发下来那天,韩国怀在视频里对儿子说:“今年又不能陪你看春晚了。”小昊轩却举起社团课画的连环画:“我把咱家都画上去了!你看,爸爸在电厂修电气设备,妈妈在整理仪表,爷爷奶奶在包饺子,我在贴春联——我们永远在一起呀。”

电厂主控室的灯光彻夜通明,就像这个家庭永不熄灭的亲情纽带。他们用200公里的双城距离,丈量着责任与亲情的分量;以每周五天的坚守,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电力精神。在那些跨越两省的视频通话里,在万家灯火的温暖光晕中,他们的故事正书写着新时代电力产业工人最动人的篇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