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戈壁深处绿能澎湃,中广核德令哈“光热发电”...

2025-03-31

3月13日

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

聚焦中广核德令哈

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

报道项目的建设情况


在青海我国单体最大、储能配比率最高的光热储多能互补项目中广核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正酣其中8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于2024年12月13日成功并网发电眼下施工人员们正在进行该项目中2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的定日镜安装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 齐金国:目前,我们20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的吸热塔、主厂房等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预计将于五月中下旬全部安装完成。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改委副主任 汪洪生:德令哈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均日照时长达3200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为7000兆焦每平米。

相比于传统光伏发电项目的“靠天吃饭”,青海德令哈1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在太阳下山后仍能持续输出电能,关键就在于这处占地面积超4300亩20万千瓦的光热储能基地。在项目基地,分布着2万多套定日镜,面积加起来达到近64万平方米,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他们还可以根据太阳光照变化,实时“锁定”阳光,将太阳光能汇聚后牢牢“定”在光热塔上。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工程师 苗志国:这就相当于给太阳装了个“GPS”,每套定日镜根据光照来实时调整镜面反射角度,再通过集成系统应用,指挥两万多面定日镜,将太阳能量“快递”到光热塔靶心。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安全专工 晁曾贤:通过白天集中阳光、汇聚热量来加热提升熔盐温度,将热量储存起来,到了夜间再利用高温液态盐的热能“烧开水”,这“一储一放”之间,就能让发电机组持续稳定输出电力。

借助于科技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日盈夜亏”的缺点,还实现了对光伏弃电的“吃干榨尽”。

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运行部副经理 李亭业:今年年底全面建成后,我们每年可为电网输送18亿度绿电,相当于节约标煤约5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

截至2024年底,柴达木盆地电力总装机规模为2517万千瓦,年发绿电达261亿千瓦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