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中国能建易普力公司万州分公司(以下简称万州分公司)生产车间科室负责人手持安全风险清单逐项巡检,突然,“地质灾害风险”一栏——“排水设施堵塞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记录让他眉头一皱。当他查看到属地气象局发布的恶劣天气预警信息时,赶紧前往现场组织相关人员清点防汛物资、检查各个泄洪通道,对水沟进行清淤,并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三天后,倾盆而下的大雨接踵而至,事后复盘证明:若未重点关注安全风险清单和预警信息,及时清淤,配齐防汛物资,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很可能引发生产车间内涝。
这份精准的风险防控能力,源自于该单位“三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运行。当“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奖牌挂上墙时,背后有着一套怎样的“主动防御系统”?
密码一:重塑管控清单——给风险办理“身份证”
支委会上,大家在重点工作的讨论中,“三重预防机制建设”被提级为专项工作。为此,万州分公司从各科室、各岗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并签订专项责任书,逐项分解细化任务。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安全风险清单的重塑工作备受关注。设备主管在编制清单时,与同组成员就“中包热合加热管导致温度异常”是否应列为重点风险进行管控产生了分歧。为验证观点,他调取了历年数据,发现过去5年中“中包热合加热管导致温度异常”引发的急停事件占分公司急停事件的四分之一以上,同时还引发烫伤、夹伤的事故。这一数据支撑了他的判断,最终,“中包热合加热管导致温度异常”被列为重点风险进行管控,在增设了急停按钮和防误触挡板后,相关事故已归零,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
在清单管理方面,万州分公司采用“自下而上排查风险、自上而下监督检查”的双向机制,确保风险清单的全覆盖与动态调整。这份覆盖分公司668项风险描述的管控清单,一步步转化为每个岗位的“安全行动指南”,从纸面跃入现实,化身为扼杀事故的“无形之手”。
“清单不是死的,去年我们动态更新了‘换品种时调整开箱机时容易被夹手碰头’等8项包装关联的风险。”包装工小曾回忆。
密码二:实战演练——把训练场变成“高压舱”
某日车间停产时,正在进行维保的机修小熊接到紧急任务——模拟“在包装过程中上膜频繁跑膜的故障”。可他来到现场仔细排查后才发现,并不是大家都认为的“光电开关未检测到膜”造成的故障,真实故障点竟藏在配电房控制柜里,是由于“中间继电器触点接触不良”导致对膜检测失控。
“这是要逼我们练出透视眼啊!”他一边调侃,一边进行恢复。经过细致分析和扎实的技术修复,频繁跑膜故障最终被成功排除。
在停产期间,机修班经常会组织开展类似的故障模拟,将日常训练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员工在高压环境下也能从容应对。正是这些反复锤炼的实战训练,让安全操作规程从纸面上的条条框框,变成了员工肌肉记忆中的“本能反应”,化身为守护生命的“无形之盾”。
“刚开始面对复杂故障时,总觉得无从下手,现在经过一次次实战训练,我已经能快速锁定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机修工刘师傅自信地说。
密码三:违章帮教——从“罚单”到“心药”
押运员周师傅曾因工作期间打瞌睡被重罚,在“三违帮教小组”里,他被事故案例警醒:视频画面中,因驾押人员疲劳导致未发现道路异常,车辆失控撞向护栏,同事重伤送医,家属在抢救室外撕心裂肺的哭嚎声刺痛耳膜……
而现在,他改变了日常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并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在班组周例会上进行分享,成为“反违章”宣传员。
万州分公司在公司“三违人员过五关”的基础上,加强“三步疗法”,即沉浸式的案例学习、工会联系家属建立安全监督联动、老师傅通过“传帮带”促进徒弟技能“回炉”,让帮教转化率持续提升。
正是这些直击灵魂的帮教实践,让安全红线从墙上的警示标语,渗入员工骨髓、刻进行为本能,化身为抵御风险的“条件反射”,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
“以前总觉得安全员是找茬的,现在明白他们是保命的。”帮教对象小王诚恳地说。
阳光下,厂区安全公示栏中“隐患排查奖励名单”熠熠生辉,那些曾被红笔圈画的风险点位,此刻正以守护者的姿态闪耀其间。当每一处风险都被标注成战斗坐标,当每一次演练都化作肌肉记忆,当每一声提醒都带着灼热的体温,安全便不再是冰冷的规章,而是泵动在钢铁丛林里的生命脉搏。
在这座由“风险猎人”构筑的安全堡垒中,隐患是必须击穿的标靶,规范是永不松动的铆钉,而每个岗位上的眼睛、耳朵与双手,正以猎人般的警觉与精度,编织着一张覆盖风险点的天罗地网,安全生产的防线,终将在这样的围猎中,愈筑愈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