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血管”问诊记

2025-03-27

清晨五点的戈壁滩,风裹挟着沙粒抽打在银灰色的钢结构上。仰头望去,这座170米高的全钢间冷塔如同直插云霄的机械之花,此刻却因春分时节,毫无违和地融入大地回春景象里。宁夏电力大坝公司检修负责人陈昕紧了紧安全带,回头对搭档陈伟喊:“老规矩,先检查确认安全带,上边2人,底下3人,开干!”

这是国内首座660兆瓦火电机组钢结构塔投运以来的第四次全面查漏。在接近0摄氏度的严寒中,10名检修工化身“主刀人”,为承担两台660兆瓦机组冷却重任的“钢铁巨人”展开精密的“心脏体检”和“手术缝合”。

工作人员正在加装堵头

“咔嗒”一声,何海生撬开十扇区第一三角区左冷却屏的联箱盖板,金属碰撞声在塔内激起层层回响。三人小心翼翼地将联箱放好,随后,两人各一头抬起封堵胶皮,压实封皮、胶带黏贴、固定卡紧固,一系列流水般的操作迅速开展,在确认胶皮已经“严丝合缝”地“粘贴”在管束下方后,三人才长舒一口气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此刻,对讲机中传来大风中伴随的沙哑声,间冷塔外30米高空中的陈伟吆喝到:“水枪准备——”随着高压水柱注入,管束中宛如血液般注入“奔腾”的生命力,“哗哗”声为这项枯燥的“手术”伴奏,他们要开始长达3个小时的“体检”,直至一个冷切屏上的176根“血管”全部注水查漏。三十米高处,陈伟整个人贴在钢架上,半蹲着的小腿似乎需要伸展,眼神穿透呼啸的北风,死死盯着管束水位线。

“第三排第28根管束,下降1厘米!”地面上的何海生立即记录,这个细微的数值,意味着这根拇指粗的铝合金管束存在未知裂缝。

工作人员正在管束上方灌水

查漏只是开始。每个漏点还需要经历拆除胶皮、放水、加装堵头、回装联箱、膨胀节等多道工序。几根粗糙的手指在管束间游走,像老中医号脉般精准。“两个塔有10.56万根管束,每个出现漏点的冷却屏都要解列‘问诊’,其中的每根管束都不能出现误差,不然整块屏都得重来,咱们手里捏着的是660MW机组的‘体温调节器’,是这个夏天机组维持体温的‘命脉’。”此刻,他们正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这项重任。

午饭时分,三人在塔内地面上围坐,两人坐在塔上三十米处。长时间蹲坐的腿部肌肉稍微有些麻木,“累吗?”老师傅卞军递过保温杯。年轻人从塔内望着塔顶湛蓝的天空,咧嘴笑道:“您不是说吗?咱们每封一个漏点,就相当于给城市的心脏补了个补丁。”

班组成员正在三角区内查看管束泄露情况

夕阳西下时,第2个冷却屏的38个漏点终于封堵完毕。陈昕抚摸着冷却屏上新上的堵头,金属表面闪闪发光:“你们知道吗?全塔由18层钢三角格构以‘堆积木’方式焊接连接为一体,采用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设计较开放式冷却系统年节水约8万吨,与直接空冷系统相比,年节约厂用电约15.8万度。”数字背后,是检修难度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暮色中,间冷塔亮起检修照明,宛如一座发光的蜂巢,安全绳在暮色中划出淡金色的弧线,十道身影才陆续从两个钢架里走出。在他们脚下,两台660兆瓦机组正将汩汩电流送入电网,而头顶的星空与钢结构的几何线条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现代工业文明的图腾。此刻,一群“钢甲医生”正在用最朴素的工匠精神,守护着这项国内首例创新工程的每一次呼吸,当城市灯火次第亮起时,钢铁森林里崭新的堵头,正绽放成另一种星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