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枢纽 电力先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2号110kV变电站工程纪实

2025-03-24

  2025220日,在国家"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引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核心项目——T5航站楼正式建成投运。这座承载着"空中丝绸之路"战略使命的现代化航空枢纽,其稳定运行的能源命脉由中国能建陕西院倾力打造的2110千伏变电站全程护航。该工程自20239月提前竣工以来,已安全稳定运行500余日,累计输送清洁电能逾20亿千瓦时。



  战略定位:航空枢纽能源保障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空中交通门户的"动力心脏"2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占地面积10259平方米,年供电能力达13.22亿千瓦时,可满足44.2万户居民年度用电需求。

  从空中俯瞰,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楼与综合楼以简洁而流畅的几何线条,勾勒出独特的工业美学。项目团队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采用"变电站+公共建筑"融合建设模式,实现工业建筑美学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统一,为特大型交通枢纽配套电力建设树立企业标杆。



  攻坚纪实:时间轴上的责任与匠心

  暖春琢韵:20215月,外立面设计迎来了至关重要的节点。为了与机场的整体风格相融合,更要满足业主要求,建筑设计师刘睿经历了7次艰难的方案推翻与重新构思。最终,建筑形象借鉴U型玻璃的肌理排布特征,利用千思板-木质纤维高温承压幕墙板材料,将工业建筑-配电装置楼的简洁大气体量与公共建筑-综合楼的丰富组合空间两者均衡的统一与呼应,塑造出了狭小用地内复杂功能建筑群体完整而又凸出的形象。这一设计不仅保留了工业建筑特有的硬朗质感,更巧妙地融入了人文关怀的温暖温度,实现工业建筑的公共艺术转化。



  酷热攻坚:8月,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彼时正值西安酷热难耐的盛夏时节。身为结构设计师的王新愿依旧有条不紊地核对地基开挖深度。王新愿说“精准把控每一处的力学逻辑,让变电站的基坑稳固坚实,为后续建设筑牢根基。”尽管工服被汗水浸透,可他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电力建设精神。

  极寒送电202212月,寒潮侵袭,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冰冷的铠甲所包裹。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电气团队肩负着艰巨的使命,在零下15的严寒中,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最后的工作。电气工程师宋智翔回忆道:“每一个电气参数的校准,每一根线缆的连接,都是为变电站搭建输送电流的‘血管’终于,在当月29日,变电站一次送电成功,为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绿意收官在竣工验收前夕,建筑设计师刘睿介绍道:我们打造的半围合庭院,顺应站区朝向与气候,与入口前花园无缝连通,让运维人员在这里,得以暂别忙碌,享受自然宁静。如今,变电站的半围合庭院内,翠竹摇曳,竹影婆娑,成为了运维人员忙碌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的城市桃源



  技术创新:贯彻“双碳”能源体系

  “会呼吸的屋顶在综合楼的屋顶之上,光伏板整齐排列。年均发电量可达19.5万千瓦时。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每年能够减排二氧化碳187.2吨,为守护蓝天白云贡献着力量。



  地下车库的能量驿站在综合楼建设规划中,充电桩被科学且合理地布局于综合楼地下车库区域。这些充电桩的设立,主要服务对象明确指向综合楼内的工作人员车辆。将充电桩布置在地下车库,极大地便利了他们既节省了时间成本,又提升了工作的便利性与效率,为工作人员的日常通勤提供了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也让整个变电站的配套服务更加完善、贴心。

  结语

  蓝图按期交付后,陕西院收到了业主的感谢信,信中,业主对陕西院在项目建设中的卓越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特别提及陕西院在设计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专业技艺,对陕西院为项目所付出的努力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与崇高敬意。

  陕西院设计团队把控变电站的每一个细节,始终保持敏锐的嗅觉和工作前瞻性,从蓝图到现实,从电流到光明,陕西院以工匠精神铸就新时代的"电力长安道",项目的成功完成又一次检验了陕西院的技术能力及强大实力,也为陕西院在变电站与公共建筑融合建设业务板块积累了经验,未来陕西院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高质量的工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