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动能激活能源转型新引擎

2025-03-03

当晨光刺破鲁西南天际线时,山东菏泽公司的智慧中枢正进行着数据交响。集控室内的控制大屏上,形态各异、功能多样的智能分析软件正高效运转。智能化燃料效率分析系统实时提示运行人员进行最佳参数调整,电厂辅机优化调度平台控制着辅机在现货电价曲线最便宜的时间段间断运行……这些“数字工程师”协作合作,已成为菏泽公司创新攻关的日常图景。

图为刘龙(右)正在统计实验数据

青年工程师刘龙的指尖在控制板上划出星轨,随之厂用电智能化管理系统调出,一旁的AI算法平台正自动迭代现货电价曲线,短短几分钟便生成第二天的辅机启停计划。“过去需要的大量试算,现在系统不仅能快速完成,准确率更上了一层台阶,这就是‘数智化’赋予我们的超能力!”

这场静默革命背后,跃动着新时代能源工匠的炽热脉搏。菏泽公司着力构建人才强企战略体系,充分激发青工队伍创新活力,以三项制度改革为脉络,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为科技创新注入“青动力”。其中,刘龙创新创效工作室被命名为“集团公司级创新创效工作室”,2024年获得2项集团公司批复文件,申请12项专利,发表6篇论文,2人获评集团公司级“首席师”“青年科技创新先锋”。

图为祝传卫创新工作室

“发电负荷219.94兆瓦、飞灰含碳量1.01%、排烟温度125℃......”发电部三期运行甲班值班员闫雪健打开智慧燃烧系统界面,密切关注5号机组运行情况。这套由菏泽公司自主培育的AI燃烧顾问,正将热力学方程翻译成可视化的火焰语言——在CO/O2协同控制算法加持下,3号、5号炉均实现锅炉效率3.45%和1.05%的提升。

在此前的机组运行中,运行值班人员对锅炉燃烧中氧量的控制往往依赖经验,很难把锅炉燃烧调整到最佳状态,供电煤耗的持续增高,给菏泽公司治亏扭亏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一线员工李振强深知节能降耗重要性,为切实完成菏泽公司提质增效的目标,与刘龙创新创效工作室一同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

“要突破技术封锁,从理论构想到工艺实现,既没有‘专家’引路,也没有‘图纸’参考,更没有现成参数支撑,只能在黑暗中探寻微光。”李振强坦言。

“这也恰恰是新生代科创力量破茧突围的窗口期。”紧要关头,菏泽公司果断激活青年创新队伍的锐气与创造力,在这片既无路径可依、更无模板复制的技术“无人区”里,以开拓者姿态凿开创新空白区。

攻克技术瓶颈,要用变革性的新思维打破常规,创新才是最可靠的破局密钥。刘龙创新创效工作室主动出击,从提升燃烧效率入手,在智能化燃烧效率分析系统研究中,尾部烟道一氧化碳浓度与炉膛燃烧氧气浓度是评价锅炉燃烧状况的重要指标,创新团队以此为目标反复论证和试验后,自主研发“基于CO/O2协同控制的智能化燃烧效率分析系统”并在菏泽公司3、5号炉实施,首次把优化试验成果和实际锅炉运行结合起来。通过锅炉耗差分析及评估系统,让运行人员了解关键参数对供电煤耗的影响和当前锅炉运行状况,对当前负荷对应风量和氧量、制粉系统控制策略、风门控制策略,指导运行把参数调整到最佳,并通过AI指导建议实时提示运行人员对偏离最佳值的参数进行调整。

图为青工李启龙正在进行负荷预测分析

这场攻坚战的成果不仅存在于财务报表中,更是体现在央企绿色转型的担当里,年度燃料成本削减2229万元的数字背后,是60183吨二氧化碳重新沉眠于地质层。而在中国电力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的奖章上,折射着的是青年工程师们青春赋能,将AI智慧与热工控制熔铸为新型工业语言的智慧光芒。

“青年是创新的先锋队,要让他们的智慧在企业发展中绽放异彩!”刘龙的工作台上运转着的AI算法平台与泛黄的操作规程,恰似传统工业与数字文明的和弦。在菏泽公司搭建的“科创方舟”上,揭榜挂帅制度如同聚变反应堆,持续激发着青年人才的链式反应——青年骨干闫德隆主导的《基于现货电价市场条件下的电厂辅机优化调度平台研究》为现货市场下辅机运行优化指明了方向、洪玉健主导的《解决5号机3号高加疏水管道开机过程中振动》为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这些镶嵌在智慧电厂基座里的创新模块,共同编写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底层代码,让总书记“支持青年挑大梁”的嘱托化作具体而微的创新脉冲。

当暮色浸染厂区,智慧中枢的神经突触仍在跃动。那些穿梭在控制室与设备间的青春身影,既是新征程青年挺膺奋斗的微观注脚,更是新时代能源革命最生动的实践宣言。从智慧电厂建设到绿色低碳转型,从技术攻坚到安全管理,青年职工创新的火种已燃成燎原之势,为菏泽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核心动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