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见安全

2025-02-21

2月18日,包神铁路机务分公司朱盖塔区域的整备场内,一幅热火朝天却又秩序井然的劳作景象映入眼帘。整备作业人员好似训练有素的舞者,围绕着庞大的机车轻盈灵动地穿梭,扳手、量具等工具在他们手中宛如默契十足的“舞伴”,配合着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此刻,他们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手中的工具犹如外科医生手中精准而神圣的手术刀,每一次触碰、每一次操作,都关乎着机车的安全性能。只见他们弯下腰,身姿近乎虔诚,眼神仿若猎豹锁定猎物般专注,紧紧盯着机车各部件,不放过任何一处的细微偏差,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误差,都可能成为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

图为整备作业人员周磊正在检查闸瓦间隙

“小邓,这个闸片我感觉有点不太对了,你拿量具过来,我测测呗!”在嘈杂的作业环境中,经验丰富的周磊师傅的声音格外清晰。他正检查一台刚入库的直流机车,凭借多年积累的“手感”与敏锐直觉,隐隐察觉到一处闸瓦间隙似乎有些异样。在包神铁路的庞大脉络中,电力机车承担着重要的运输职责,交流2mm - 4mm,直流6mm - 9mm,这一毫米级的微妙区间,承载着的是机车制动系统的核心安全密码。它宛如天平上的关键砝码,精准制衡着机车制动系统的安全与效能,是保障每一趟列车平稳运行、高速行驶的机车能稳稳刹停的关键所在。周师傅在整备岗位上已经深耕多年,经手的机车不计其数,对闸瓦间隙的细微变化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即便是毫厘之间的差距,也会引发他的警觉和关注。

听到周师傅的呼喊,邓玮杰迅速拿着量具迅速奔来。两人默契配合,俯下身,开始对闸瓦间隙进行仔细测量。一次、两次……反复测量后,最终确定闸瓦上部的间隙比最大要求标准的9mm整整大了1mm。在旁人眼中,这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1毫米差距,但在周磊和邓玮杰心中,这1毫米就是不可逾越的“雷池”。闸瓦间隙一旦超出标准范围,在列车运行时,制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能导致制动距离延长,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停车,后果不堪设想。

二人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借助专用工具,对闸瓦调节装置展开精细操作。周磊小心翼翼地拧紧螺丝,每一下用力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可能导致部件受损,少一分又无法达到理想的调节效果;邓玮杰则专注地微调垫片,他的眼神专注且坚定,每一次调整都经过深思熟虑,垫片的厚度、位置稍有偏差,都会影响闸瓦间隙的精准度。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与眼前需要调校的闸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经过一番紧张忙碌,终于,闸瓦间隙被精准调校至6 - 9mm之间,机车重新恢复到最佳“备战”状态,仿佛一位严阵以待的战士,随时准备奔赴运输一线。

图为整备作业人员周磊和邓玮杰正在检查调整好的闸瓦间隙

朱盖塔整备车间专检组副工长韩慧峰感慨地说道:“闸瓦间隙调整这项工作,繁琐又精细,可每一位作业人员都深知其重要性。在日常培训中,我们不断强化对这一操作的练习,模拟各种复杂工况,从不同车型的闸瓦特性,到高温、极寒等极端环境下的间隙变化应对,确保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又快又准地完成调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大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人更是练就了‘火眼金睛’,能凭借肉眼大致判断闸瓦间隙。但即便如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坚持用专业量具进行精准测量,这是对安全的承诺,也是对每一趟列车的负责。”

在作业人员紧张有序的操作下,一台台合格的机车整齐排列在整备场内,它们静静地等待着出库指令,蓄势待发,准备投入新的旅程。这些机车承载着能源保供的重任,将煤炭等重要能源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正是因为有了像周磊、邓玮杰这样的整备作业人员对毫米安全标准的执着坚守,对闸瓦间隙调整工作的精益求精,才为机车安全运行筑牢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在毫厘之间,他们守护着机车整备的安全底线,保障着一趟趟列车平稳启程、安全抵达,为能源保供安全运输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包神铁路运输线上不可或缺的安全守护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