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筑坦途——和襄高速(六安段)一标路基1200万方土方缺口全面清零纪实

2025-02-20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土方填筑是基础且关键的环节,离开土方谈公路建设,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和襄高速(六安段)项目一标段地处江淮波状平原,地势低洼,沿线多为农田、水塘,可利用土源极少。施工过程中所需的1200万方填方量,一度成为制约项目整体施工进度的“拦路虎”。然而,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凭借精准研判、科学施策,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姿态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仅用5个月时间完成500万方土方填筑的攻坚任务,超额完成节点计划,成功实现1200万方土方缺口全面清零。



  土方“危机”:开局就是“下马威”

  2024年春,和襄高速(六安段)一标段正式开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公司和襄高速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执行总经理王国良站在施工现场,望着眼前一片片水塘和农田,眉头紧锁。他深知,这场“土方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土源紧缺,无法组织大面积施工;地下水丰富,路基的基底处理难度大。”王国良回忆道,“刚撸起袖子,就被泼了两盆冷水。”更糟糕的是,舒城县周边还有几条高速公路同时施工,土方价格闻风上涨,本就稀缺的土源变得更加紧张。王国良望土兴叹道:“我干工程十几年了,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条件,咱们就想办法创造条件。”王国良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所有人。和襄高速一标项目团队迅速行动,前往合肥、安庆、淮安等周边地区调研土源及市场价格。经过一番调研,他们发现从周边调运土方不仅成本高,而且运输时间长,根本无法满足现场施工进度。项目团队意识到,这场“土方大战”必须另辟蹊径。

  党建领航:党旗飘扬在攻坚一线

  面对土方缺口的严峻挑战,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党支部迅速“亮剑”,将党旗插在攻坚一线。项目公司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们纷纷亮明身份、作出承诺、当好表率,深入复杂的土源调研现场。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总经理张维福带领党员干部穿梭于潜在土源点之间,对每一处土地的土质、权属及周边环境进行“地毯式”考察。他们像“土侦探”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取土场选址报批的艰难过程中,党员骨干冲锋在前,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面对基本农田保护、地方风俗等诸多“拦路虎”,他们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专业知识,多次调整方案,最终成功“拿下”棠树乡、百神庙镇等关键取土场。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天天泡在镇里、村里,和村民、村干部沟通协调。”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杨轶回忆道,“有一次,为了说服一个村民小组同意取土,我们跑了十几趟,磨破了嘴皮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的上门协商、村民小组会议,最终成功拿下7个取土场,为项目路基施工提供了“粮仓”。

  企地携手:双向奔赴的“土方救援”

  和襄高速一标段全长66.9公里,土方缺口1200万方。国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本农田和公益林绝对不能动,而当地风俗又规定只有清明节和大寒才能迁坟,这给取土场的报批带来了巨大困难。

  “那几个月,我头发都白了不少。家属五一来探亲,我都没时间陪,每天都泡在乡镇里选址、谈补偿。和襄高速一标项目部征地工作负责人朱登懋回忆说。在六安市领导调度以及市交通局和襄监管办、舒城县政府、金安区政府与项目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赛马”机制、处级干部督导机制和劳动竞赛“三大工作机制”为契机,快速确认了舒城棠树乡、百神庙镇取土场。

  取土地块多为苗圃和经济林,一标项目部专业评估公司进行评估,为项目节约了资金成本。确定取土场后,项目部迅速成立棠树和百神庙取土场专班,聘请第三方公司负责报批报建。地方乡镇也成立了专班,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取土场手续办理



  和襄高速项目团队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周边村镇开启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和困难,争取政策支持与协调。地方政府发挥土地协调、群众沟通的优势,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朱登懋说:“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我们攻坚的最大底气。”同时,项目团队积极参与地方抗洪抢险等公益事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使得土源供应难题得以逐步破解,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安全护航:土方运输的“安全卫士”

  安全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和襄高速一标项目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为土方运输配备了“安全卫士”。

  项目公司联合项目部成立专门的运输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详细的运输安全规章制度,明确车辆行驶路线、速度限制以及驾驶员操作规范等。对所有运输车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安装先进的GPS定位系统、行车记录仪以及安全防护设备,实现对车辆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超速、偏离路线等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预警和纠正。



  在取土场和施工现场,专门的安全监督员像“哨兵”一样,对车辆进出、装卸土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操作符合安全标准。同时,项目部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无小事,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副总经理李宗耀说,“有一次,一辆运输车在途中出现故障,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不仅保障了车辆安全,还避免了交通拥堵。”通过一系列安全措施,项目团队确保了土方运输的万无一失。

  创新赋能:科技助力“变废为宝”

  在土方攻坚过程中,项目团队不仅靠实干,还靠创新。面对土源匮乏的困境,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副总经理唐明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主线周边五公里内不能借土,那就扩大到十公里!”然而,即便如此,土方缺口依然巨大。这时,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浮出水面——利用HAS土壤固化剂处理淤泥软基,让淤泥“变废为宝”。



  “我们沿线有很多水塘,淤泥堆积如山,如果能将这些淤泥转化为可用土源,岂不是一举两得?”唐明酉说。经过多次试验和论证,项目团队成功应用HAS土壤固化剂,将淤泥转化为高质量的填方材料。项目已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土源700万方,不仅缓解了土源难题,还减少了对周边土地的破坏。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创新,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还保护了环境。”唐明酉自豪地说,“我们用科技的力量,为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



  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和襄高速一标段成功实现1200万方土方缺口全面清零。这不仅是项目建设的重大里程碑,更是各方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生动写照。项目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葛洲坝铁军精神,克服了点多线长、工期紧、任务重等一切困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心中有梦,脚下有路。这场‘土方攻坚’之战,见证了和襄高速的速度与激情,更彰显了建设者们的智慧与勇气。”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高速项目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苟永平说,“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实干精神,向着高质量建成和襄高速的目标奋勇前行,为革命老区交通事业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和襄高速(六安段)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场“土方攻坚”之战,将成为他们永恒的记忆。他们用实干筑起坦途,用智慧点亮未来,用行动证明: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