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实地走访活动举办

2024-08-30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齐聚,交流调研,共同成长。

中老两国青年参与座谈交流。

走访团来到老挝琅勃拉邦115千伏森苏变电站采访调研。葛沙莎 摄

越南小中河水电站。
 
  8月23日至28日,“爱Show东盟”(I Show ASEAN)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暨央企海外项目实地走访活动在老挝、越南举办。该活动由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和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发起,以南方电网公司在东盟建设项目为切入口,通过实地走访和故事分享的形式,探寻中央企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推动青年群体积极投身中国—东盟产业合作与人文交流。
  来自中国、老挝、越南、英国、加拿大五个国家的20多位国际网络名人、记者和学者汇聚一堂,分享自己与中资企业共同成长的故事,共话出海企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议题。走访团还前往老挝琅勃拉邦115千伏森苏变电站、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和小中河水电站等南方电网公司所属海外机构和项目实地调研交流。
  心联通
  东盟青年述说结缘中国
  8月24日,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故事分享活动在老挝琅勃拉邦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发表视频致辞。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参赞梁大宗、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总经理黄文刚以及老挝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工会主席苏瓦纳洪·拉达纳宾(Souvanhnahong Lathanaphim)出席活动并致辞。
  在故事分享环节,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老挝青年分享了自己与中国结缘的故事。
  “过去琅勃拉邦经常停电,人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困扰。中国企业帮助我们改善了电力供应,现在不用再为用电发愁了。”老挝籍中文导游宋鹏飞(Phoutsady Souliyamath)见证了中老合作给当地带来的深刻变化。他回顾了自己在中国求学的经历,并介绍了中老铁路开通对老挝旅游业的重要影响。
  “我的名字叫万纳,‘万’是万象的‘万’,‘纳’是西双版纳的‘纳’。”每当介绍起自己的中文名字,万纳(Phetvanna Sisamouth)都觉得格外自豪,“我很幸运能够同时学习和接受两国的优秀文化”。拥有一半中国血统、一半老挝血统的她现任职于由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万纳还分享了自己在中老文化异同方面的感受以及与中国同事彼此信赖、共同奋斗的亲身经历,并立志做中老两国友谊的使者。
  老挝姑娘小雅(Vongthongkham Natkanya)也讲述了自己从学习中文到远嫁中国,再到成为自媒体内容创业者的经历,希望自己的创作和分享可以鼓励更多青年为中老两国的交流和友谊贡献力量。
  活动中,加拿大籍社交媒体博主JaredA。Faa讲道,他小时候曾随教英语的父母在海口生活过,并因此开启了与中国30年的不解之缘。英国籍社交媒体博主LeeJ。Barrett以他在中国的切身体会,讲述了他理解的中国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理念和经验,以及中国把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到其他国家并促进当地经贸发展的重要意义。
  硬连接
  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促发展
  8月23日,即故事汇开讲前一天,来自老挝人民报、巴特寮通讯社、老挝国家广播电台、万象时报、老挝青年广播电台等老挝媒体的记者,新华社、人民网等中国主流媒体的记者,老挝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学者等一同前往琅勃拉邦115千伏森苏变电站采访调研。
  该变电站由老挝国家电力公司运营,在为中老铁路提供电力保障的同时,满足了琅勃拉邦市大约1/4的用电负荷。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生产运行部安全监管业务经理潘威向走访团介绍了中老合作保障老挝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情况,并与走访团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老铁路是老挝首条电气化铁路,其中国段和老挝段的外部供电项目,分别由云南电网公司、老中电力投资公司(南网澜湄国际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合资组建)投资建设及运维。中老电力合作不仅致力于提升老挝的供电稳定性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老挝培养了一批电力人才,带动了老挝电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优化,促进了电力标准完善。
  8月25日至28日,走访团一行来到越南,先后访问了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和小中河水电站。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由南网澜湄国际公司与越南电力集团旗下越南北方电力公司合资组建,由其开发建设的小中河水电站为越南境内第一个与外商合资的水电项目。该电站也是东南亚第一高水头卧式机组,总发电装机30兆瓦,自2012年投运以来累计发电量超13亿千瓦时。
  作为中资企业“走出去”开展电力投资合作的典范之一,小中河水电站在服务沙巴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促进越南北部水电发展的同时,以电为媒搭建了中越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小中河建设运营中的奋斗故事和在电力合作中不断深化的中越友谊,也吸引着来自四个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走访团成员。
  在黄连寄宿制民族小学教书16年的阮氏秋姮,对水电站建设之前的情景记忆犹新。她记得以前进村的路况很差,只能靠步行,她在举办完自己的婚礼回学校的路上还走丢了新买的被子。2012年电站建成,村民也用上了这条不再艰难的“电力路”。
  小中河电厂厂长阮红光介绍,电站的25位员工均为越南籍,电站持续不断地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年平均发电量约1.18亿千瓦时。村民唐荣南的小卖部也受益于电站及附属设施,他告诉大家,如今不仅进货方便,村民也因为生活改善有了更多消费需求。
  越南籍社交媒体博主杨德心、越南籍留学生阮飞龙,不仅饶有兴趣地聆听了这些见证中越友谊的“电连电,心连心”故事,也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与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小中河电站的有关人员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

  <<各方声音
  于涛(视频)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中国与东盟是命运与共的好邻居、好朋友,也是东盟国家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好伙伴。中国企业长期与东盟国家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开展互惠合作,结出了丰硕成果。作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的代表,南方电网扎实推进澜湄国家电网互联互通,积极倡导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道路,热情投身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留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希望通过实地走访活动等形式,中国和东盟能凝聚文化交流新共识、拓展文化交流新形态、汇集区域发展新动能,共同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梁大宗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参赞
  东盟青年是推动东盟地区发展、建设美好东盟的生力军,也是促进中国东盟文明交流互鉴的先锋队。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把中国企业和东盟青年这两个最具活力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好展现中国同东盟国家友好合作、互帮互助、共谋发展的美好故事,有助于更好促进中国同东盟民众相知相亲相融。希望中国东盟的青年朋友们抓住机遇,携手努力,共同架设民心相通的坚实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加强互学互鉴,共同成长进步。

  苏瓦纳洪·拉达纳宾 老挝国立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工会主席
  老中两国山同脉、水同源,命运与共、前途相关。人文交流不仅是中国和东盟各国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更是跨越历史长河、面向未来的深厚根基。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老挝国立大学深知青年交流的重要,希望两国能继续加强多领域、多类型的青年交流互动,促进老中两国加深理解。

  黄文刚 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总经理
  电力作为基础性产业,是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之一。多年来,中老两国友谊不断深化,彼此合作日益紧密,尤其在电力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南方电网公司作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能源合作。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南方电网公司与老挝同行始终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提升两国电力基础设施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现场特写
  小中河水电站寻访记
  在越南北部山区的群山环抱中,有一座被云雾笼罩的小城——沙巴。十公里外,沿着黄连山蜿蜒的环山公路前行,穿过黄绿相间的梯田,随埃博河顺流而下,小中河水电站已守护沙巴的生机与活力12年。
  这座服务沙巴近十万人的水电站,由南网澜湄国际公司与越南北方电力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
  “我是越南人,但是第一次来沙巴,更没来过水电站。”中国人民大学越南籍留学生杨德心兴奋地说。作为“爱Show东盟”(I Show ASEAN)中国—东盟青年故事汇暨央企海外项目实地走访团的一员,杨德心一行在难得一见的沙巴晴天里,探寻小中河水电站。
  车子走过弯弯相连的公路,经过一块中越双语写就的“小中河水电站”标志牌,立即驶下一条不起眼的岔道。伴随着一些颠簸,再经过稻田、菜地和在泥水中躲避阳光的水牛以及不知道几个弯,路两侧突然出现了均匀排列的一面面彩旗。彩旗尽头,一栋黄色建筑出现,发电机组的隆隆声提醒着来访者,电站到了。
  越南小中河水电站于2012年12月投运,是越南第一个引进外资的水电项目。修路、助学、帮扶贫困户,在一举改变了当地无电境况之外,12年间,小中河水电站和在这里工作的人们的有心之举,也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变化。
  英国籍社交媒体博主LeeJ。Barrett是电气工程师出身,他很关心小中河水电站与当地经济和村民生活的关系。小中河电厂厂长阮红光介绍,电站的25位员工均为越南籍,电站不大却持续不断地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年平均发电量约1.18亿千瓦时。在黄连寄宿制民族小学教师阮文享看来,电也是“精神食粮”,有了电,在电脑、网络等帮助下,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俊勇分享了一段美好回忆——电站投建后次年,电站员工组织了小中河村的第一次中秋节活动。越南的中秋节更像儿童节,有了电、有了路,村民、孩子和电站员工一起快乐过节。从那以后,电站员工为当地学校的学生准备重要节日的礼物,也成了一项传统。
  在厂区与电站的员工和热情的村民深入交谈后,走访团一行又行车近1个小时,抵达电站库区。在这里,水通过压力钢管被输送到厂区的3台发电机组,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由此产生。坝顶上,一只名叫“基”的黑色大狗摇着尾巴欢快奔向新朋友,在这里等候的还有驻守大坝的4名电力工人。
  在库区的采访调研中,走访团还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偶遇。一对在附近徒步的越南和德国情侣,因为说着流利的中文,引得众人驻足。走访团成员好奇询问,才知道这对年轻人曾在厦门大学交换学习过。此刻,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用中文互相打着招呼,在20多米高的大坝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黄昏时分,走访团启程离开美丽的小中河水电站。回到沙巴市区后,天完全黑了下来。华灯初上,车水马龙,来往行人络绎不绝,璀璨的霓虹灯透过层层雾气映入眼帘,一幅繁华而迷人的画卷铺展开来。这是沙巴独有的夜景,更是中越两国美好友谊的象征。

  南网报记者 冯洁 江伟欢 葛沙莎 通讯员 徐苔林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网澜湄国际公司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南方电网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