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华电答卷】铿锵起笔意纵横

2022-10-16

本网讯 潮涌川江,万象更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四川考察,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华电四川区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保供主责主业,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华电力量。

    

回望十年发展路,从破解区域发展“难”到融入治蜀兴川之“变”,从主动关停老小火电“退”到二次创业“续”发展新篇,从结构单一的“三无”企业到水火风光储多能并举的“保供稳定器”。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发展动能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在发展转型期迎难而上,在改革深水区中流击水,在服务四川发展全局中,正阔步向一流区域综合能源供应与服务企业迈进。

“难与变” 镌刻奋斗足迹

十年来,四川区域立足新发展阶段,认真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高效履行经济责任,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华电力量。

四川作为千河之省,水电等自然资源丰富。华电四川立足四川能源资源禀赋和电力市场特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能源电力的需要为落脚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与20个县、14家企业、5个市(州)开展战略合作,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储备项目开发,全力提升经营效益、市场竞争能力和区域综合影响力。

北起入蜀要塞广元,有四川第一座具有年调节能力的大中型水电——宝珠寺电厂;

东临伟人故里广安,有四川装机容量最大火电厂——广安公司;

西经天险大渡河,有甘孜州境内(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三江流域第一个核准的大型水电站——泸定公司;

南至三线建设前沿,有前身为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地下战备电厂——攀枝花公司。

十年间,四川区域装机规模发展至952.03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从35.67%跃增至61%。公司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深刻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历史使命,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十四五”“7518”发展目标,提出再造一个华电四川的响亮口号。一代代华电四川人奋力拼搏,积极破解资源禀赋差、历史遗留问题多、经营形势严峻等困局,以“钉钉子”精神拓市场、控成本、争政策、盘资产、调结构,逐步发展为四川省最大的综合发电企业。

十年间,华电四川人发扬敢闯敢拼的“川军”精神,力克队伍服老化、技术不平衡等诸多困难,足迹从四川走向西藏、广东,走向东南亚,服务领域覆盖水电、火电、风电、光电,2022年工程业务收入达到750亿元,缴纳税费136.13亿元;积极响应省政府出台的大用户直供电、精准扶持、富余电量、留存电量等多个电价让利扶持政策,公司火电全部参与中长期及现货交易,水电近六年来通过市场交易让利实体经济42.26亿元,“华电四川”工程品牌越来越亮。

“退与续”  厚植生态底色

十年来,华电四川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绿色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底色,为全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力支撑了四川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十年间,四川区域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响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力破解历史积累与现实交集的棘手难题,有序关停退出22台204万千瓦老小火电机组。班子成员奔赴每一家关停企业,作宣讲、听意见、细指导,“一厂一策”精准施策。面对关停企业职工对未来的担忧,积极为他们找出路,组织开展转岗培训,鼓励大家通过“火转水”“走出去”等方式,在二次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一系列以职工为中心的措施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300余名职工走到金上、西藏,走出国门,5100余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决担负起中央企业的重要职责,四川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也迎来新突破。

2016年攀枝花光伏、盐源风电相继投产,实现风光电“零”的突破,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2017年,木里河流域四级水电站全面投产,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至50%;

2018年,宜宾黄桷庄电厂、内江白马电厂、攀枝花三维公司6台共109万千瓦小火电机组关停退出,占全省关停老小火电机组实际容量的64.5%;

2019年,彻底扭转了连续四年亏损的经营困局,实现了区域整体扭亏为盈;

2020年,内江白马燃机项目正式列入国家能源局第一批燃气轮机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多能并举优化能源结构;

2021年完成CCER抵销配额清缴,成为全国首笔使用CCER抵销配额清缴的企业,多举措推动绿色转型;

2022上半年实现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拓展上“零”的突破,绿色发展进程驶入“快车道”。

“三州一市”风光电竞配工作全方位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稳步拓展,创建一流区域综合能源供应与服务企业的宏图正在徐徐展开。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四川区域的转型发展之路愈发坚实。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华电四川人信念坚定、踌躇满志,矢志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跑出新的加速度。

“无与稳”诠释担当作为

十年来,四川区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决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和集团公司保供工作要求,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全国两会、抢险救灾等能源供应关键时期,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圆满完成安全保电任务。

十年间,公司领导班子横跨多省南征北战拓煤源,全体职工凝心聚力保发电,一场场“保供部署会议”,一张张“电煤保供态势图”,严寒酷暑,风雨兼程,愈是艰难愈是人民需要时,愈是展现华电四川“顶梁柱、顶得住”的责任担当和央企本色。

2022年的夏天,四川连续遭遇高温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电力保供面临重大考验。四川区域3000余名一线生产职工24小时待命,60支党员服务队、71支党员突击队,上千名党员奋战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供担当。迎峰度夏期间(7月—8月),四川区域9台火电机组迎峰而上,连续76天发电量破亿,完成发电量同比增长30.96%,为四川省能源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省内多地发生新一轮疫情,对电力保供提出了更高要求。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四川区域第一时间发动位于震中的泸定水电站,成立物资安置点,第一时间集结救援力量,成立“华蜀先锋”党员突击队,在6天时间里,与时间赛跑,与灾难较量,累计完成29台变压器、15套配电柜、34千米架空线路检查测试,发现缺陷隐患17处,同步解决缺陷隐患13处,成功为超过800户灾区居民恢复送电。

“治与兴”汇聚奋进力量

十年来,华电四川始终牢记“央企姓党”,发挥国有企业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牢守疫情防控安全线,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续奋斗,始终主动服务支撑地方发展战略,搭起一座座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华蜀先锋”从最初的14支165人,发展壮大到如今的71支突击队、60支服务队、258个责任区、386个先锋岗386个,将近2000人。

十年间,致力脱贫攻坚,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实打实地开展项目发展、民生设施、特色产业等八个方面的脱贫工作,和贫困群众的心越来越近,感情越来越亲。援建和改扩建希望小学6所、华电爱心医院3所,资助800名优秀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无偿捐助各类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帮扶资金2657.63万元,助力定点帮扶的3个村于2018年底前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带动396户1339人贫困户实现脱贫。

连续四年扶贫及帮扶工作被四川省考核为A级,2021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栉风沐雨中,这样的丰功伟绩不计胜数。

致力生态环保,水电流域每年开展鱼类增殖放流,火电单位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倡行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广大居民一起共建绿水青山。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开展“5.20公众开放日”和社会责任月活动,探索“互联网+”模式,组织“华蜀之光·携爱同行”爱心结对活动,广泛传播“中国华电·度度关爱”责任品牌,取得当地百姓的深度认同。

在四川区域第四届“华蜀之光·携爱同行”活动启动仪式上,参与活动组织的华电驻村干部讲到,“我们要把活动一直办下去,将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传播给更多的藏族学童,用度度关爱的温暖点燃孩子们心中希望的火种。”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集团公司先进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标兵……一串串荣誉标注着华电四川10年来的前进脚步。

十年书写的是历史,镌刻的是奋斗足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华电四川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走“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秉承“华蜀之光·电亮万家”的企业使命,坚以高质量党建“华蜀红”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绿电梦”,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中贡献华电力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