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通 产业兴 河套农产品“走俏”的能源密码

2022-09-26
 

    巴彦淖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十年来,伴随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当地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69.9%,全市六分之一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河套有机高端农产品日渐“走俏”。在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输出基地建设过程中,一串关于“电力”服务的密码清晰可见。

    服务现代化农业发展  让河套农产品绿色“种出来”

    走进巴彦淖尔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鲜农现代设施农业综合园区,黄瓜顶花带刺,鲜翠欲滴,西红柿如串串小灯笼,诱人垂涎,水肥一体物联网控制系统让“南果北种”成为可能。在传统农业与现代设施农业的碰撞中,控湿、控温、控肥、控水的“四控”现代化种植技术在这里成功落地。

    “我们现在所种的番茄属于无土栽培,顺着这个小管,定时将工业二氧化碳和水精准注入根部,不仅实现无公害种植,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也是探索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园区负责人讲述着现代农业种植技术为农产品绿色产出带来的新变化。24小时自动监测、自动调温,自动化的系统离不开电力的稳定供应。为保障现代设施农业综合园区智能温室正常运转,今年8月,该公司投资58万元,将稳定的电能送至园区。

    如今,在可靠电能的助力下,园区里种植的荷兰“佳西娜”品种番茄,一亩可栽培约2000株,每株可采摘40至50斤番茄,每斤番茄订单价7元,亩均产值达40至60万元。

    智慧农业的发展带来巴彦淖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更加稳定的电力保障为传统农民转型实现“四季挣钱”的稳定收入。

    服务全产业链升级  让河套农产品抢“鲜”上市

    “应季玉米销售一根大概是2元,但反季节销售,就可以卖到8元。”农产品要“产得出”,更要“存得住”。走进易中易玉米加工厂区,现代化机械不停运转,去皮、清洗、蒸煮,电能连接起现代化机械各环节,自动化冰温立体库让农产品以新鲜的状态长时间保存,满足市场对新鲜瓜果的需求。

    “线路运行正常”,园区供电所所长朱永刚特意选在玉米收获、加工的关键时间,对接带重要负荷的线路进行巡视消缺,并给7月新增容的变压器做安全用电“体检”。

    “现在厂子用电负荷飙升至每月3.9万度,你们能来帮着检查,我也放心。”易中易玉米加工厂厂长刘成讲述着现阶段厂区每天13个小时不间断用电需求以及对电力网格员的感谢。

    在推动巴彦淖尔市农产品生产和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该公司坚持“环节最少、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工作思路,聚焦企业用电问题,建立常态化回访工作机制,紧随农产品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网格员,延伸服务链条,对重点线路、重点台区、重要企业的电力设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为农产品全产业链深加工提供了底气。

    与此同时,该公司计划投资506万元,新增1条10千伏线路,用充足的电能为农产品反季保“鲜”,提供“恒温”的电力服务。

    十年间,优质的电力服务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种植用上电、农产品用好电上下足了功夫,投资机井通电项目39535万元,改善灌溉条件,200万亩机井覆盖的高标准农田已经建立,主动服务农业生产用户企业57958户,让1035户享受冷链电价,为农产品产业升级护航,为河套有机绿色农产品“产得出、送得出、卖得好”增加无限可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