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有毒金属感知修复的智能生物体系”应用示范基地落户仪式在江西电建公司举行。
示范基地的顺利落户,标志着江西电建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水生所”)在“镉污染稻田土壤的修复技术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的产学研用合作进入了全新阶段。双方将基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工作需要,拟联合组建技术攻关团队,进行相关技术的应用示范与推广。团队将在上饶弋阳和景德镇乐平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开展百亩以上镉污染稻田土壤的原位修复。
据统计,我国镉污染农田面积超28万公顷,年产镉超标农产品数量超过150万吨。镉大米流入市场,人人谈“镉”色变。镉大米为何屡禁不绝?主要原因是生产水稻的稻田土壤存在镉污染,若不尽快解决稻田土壤镉污染问题,稻米镉超标现象将日益严重。
此次示范基地的落户是江西电建公司与中科院水生所的强强联合的见证,双方将针对江西省稻田土壤镉污染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共同开展修复技术联合攻关与示范推广应用,助力实现镉污染稻田的有效修复、增加农业可耕作稻田面积,确保农作物镉含量达标,为江西乃至全国的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置、粮食安全乃至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