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又是一年开学季,全国中小学生陆续返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所属华业钢构制造基地的14名外地员工子女加入到入学和升学队伍中,其中3人步入幼儿园,6人升入小学,5人升入初中,正式开启他(她)们人生中宝贵的新征程。
开学季员工的“苦恼”
临近开学,这14名外地员工的家长为子女上学问题而苦恼。他们当中多人来自安徽、四川、河南、甘肃等地,社保缴纳年数不久、当地入学政策不熟、入学报名不及时等种种原因,最终造成部分外地员工子女面临入学难的问题。
浙江火电为外地员工子女上学难解难题
刘应强是浙江火电所属华业钢构一名来自四川的一线生产人员,让刘应强最开心的是9月初那天,他的孩子也在工作地周边的一所中学顺利升入初中,然而在数天前,孩子是否“有学上、有书读”还一直困扰着他。“我在浙江宁波已经工作十多年,但来镇海地区工作不久,孩子现在小学刚毕业,不知道能不能在镇海当地读书。”刘应强说
罗春是浙江火电所属金结厂的一名青年员工,今年他的孩子已经达到幼儿园入园年龄,一直将孩子放在老家的他也想将孩子接到身边一起生活,但本地公办幼儿园又有严格的入学条件,一时间入学问题难住了这位年轻父母。“我们不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想把孩子接到宁波上幼儿园,但听说今天公办幼儿园申请人数特别多,像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觉得机会渺茫。”罗春谈到开学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刘应强和罗春同一个生产车间,开学前还在为子女入学忧心忡忡的外地员工还有十几名,因为社保影响、政策不熟等原因,导致在临近开学时还未成功办理入学。“入学难”成了这些员工的一大“心事”,同时也成了今年华业钢构开展联学联建•融通融合“六个一”主题行动的“焦点”之一。
为群众奔走的“老刘”
得知车间多名外地员工子女入学困难后,浙江火电所属华业钢构工会立即组织人员对今年需要入学的员工子女开展排查,经过了解,今年共有14名外地员工遇到类似问题,但由于涉及人员多,且横跨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阶段,如何在短时间内同时帮助解决这么员工子女入学,确实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问题。
QHSE部主任刘颖屹在单位里是个出了名的大忙人,他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多年来,他负责主抓的安全质量取得较好的成绩,安全零事故,质量多次受到上级和业主的好评。而平时他又乐于帮助同事,大家都尊称他叫“老刘”。特别是集团公司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来,他默默为同事们做了许多好事。
当他了解到外地员工子女入学难情况后,就到领导那儿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愿意试试看”。虽然一句“试试看”看似简单,在后来的一个多月里,除了日常工作,联系街道、教育局、学校和员工本人,整理补充材料,占去了刘颖屹大半休息时间。许多车间员工没有电脑,无法填写和提交资料,刘颖屹便成了办理入学的“中间人”,也逐渐和他们熟悉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慢慢习惯称呼他“老刘”。
刘颖屹经常奔波在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之间,了解当地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交流单位员工具体情况,寻求政策帮助和支持。经过了解,这些面临子女“入学难”的员工虽然在当地无购置住房,户口也并不在本地,但均符合入学政策,大部分子女只需先提交申请材料,等待审批排队。听到这样的回复后,刘颖屹立刻转告这些员工,也让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子女上学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如果无法在本地读书,员工极易流失。”刘颖屹说。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员工子女入学问题,他时刻与街道和学校保持沟通,及时完善员工本人、家庭和小孩信息,对申请办理进展也保持关注。为了让员工能够时刻看到处理进展并安心工作,刘颖屹教会大家使用手机软件中的“浙里办”进行监督,同时也成立了“小孩上学”微信工作群,确保沟通及时。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一份份入学通知书陆续送到员工手中。
不放弃每一名员工
看到微信群中其他孩子的入学问题都已得到解决,刘应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的孩子即将小升初,至今还未收到入学通知。距离最后截止时间还有一天,刘应强已经不抱太大希望。
然而,在刘颖屹看来,只要还未公布最后录取结果,就代表还有一丝希望。“今年入学报名人数多,按照当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分量化入学政策,刘应强虽然符合申请报名要求,但仍需按照积分排名顺序等待录取通知。在听说今天升学报名人数激增时,刘应强变得更加担心。
为了确保今年入学一个都不能少,刘颖屹和其他工会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而是在不断帮忙完善材料的情况下,与街道和学校保持沟通联系。“难度大也要闯一闯,希望小总要试一试,”刘颖屹说。通过不断的沟通和努力,在临近开学的最后一天,刘应强终于收到了孩子的入学通知。
开学前一天上午,浙江火电收到一名员工发来的消息:都解决了,大家都高兴坏了。看到这条消息的刘颖屹和其他工会工作者都无比的激动,大家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为员工解决入学难题是浙江火电扎实开展联学联建•融通融合“六个一”主题行动的具体措施之一,近年来,努力围绕办成一组暖心实事,切实为员工办实事、解难题,努力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