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换挡提速——二〇二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观察

2025-09-30

  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提前6年实现承诺目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蓝图设计”迈向了“大规模施工”。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如何进一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换挡提速?9月23日,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助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路径。


创新成果多点涌现


  电力行业是践行“双碳”目标的排头兵,也是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主力军。随着2030碳达峰目标的临近和电力消费的较快增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紧迫性突出。


  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在致辞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也是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通过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可以有效促进各能源品种清洁高效利用和协同发展,更加全面深入地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去年8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重点开展电力系统稳定保障、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等9大专项行动,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为更好地推进行动方案落地,国家能源局构建了行动方案+实施方案指导意见、试点推进的“1+3”工作体系,配套出台了“4个实施方案和1个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和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并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支持资金超过150亿元。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广大能源电力企业的共同配合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其中,发电装机容量总计36.7亿千瓦,建成44条特高压输电通道,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4亿千瓦,有效应对了今年7月、8月用电量2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的历史最大负荷,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安全可靠。


  同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加速,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今年前7个月,市场化交易电量3.59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60%,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国电价始终处于全球较低水平。


  此外,“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电力数智化水平提升,系统灵活性与安全性大大增强。“光明”“大瓦特”“擎源”“华智·智新”等行业大模型不断应用,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近年来,电力行业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标志性工程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清洁低碳转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致辞中说。


绿色转型愈发深入


  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21亿千瓦,占总装机的60%;其中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6.8亿千瓦,绿色电力占比持续提升。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庞骁刚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经营区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增长134.7%,占总装机的比重从42.6%提高到59.8%,其中风光新能源装机13.5亿千瓦,占全球40%左右,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今年1~8月,国网经营区新增风光新能源装机同比增长63.6%,新能源新增发电量达到新增用电需求的1.2倍。”庞骁刚说。


  作为推进“双碳”工作的关键主体,能源电力央企在发展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始终走在前列。


  截至2024年底,央企风电、光伏发电并网容量7.8亿千瓦,接近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5%。其中5家中央发电集团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合计突破5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近36%,有力支撑了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指出,锚定“双碳”目标,中国华能持续加快电源结构转型。“十四五”期间,中国华能新能源装机历史性突破1亿千瓦,5年实现规模翻两番,新能源发展跑出“加速度”。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表示,目前,大唐集团在役在建百万、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超过20个,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49.7%,较2020年提升了11.5个百分点。


  伴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电节能减排水平也不断优化。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95%以上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2024年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已降至302.4克/千瓦时。


  吕军表示,“十四五”以来,大唐集团新建清洁高效煤电402万千瓦,实施“三改联动”9240万千瓦。


  “‘十四五’以来,我国电能替代纵深推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升4个百分点左右。未来,随着电、氢、氨、醇等融合替代加速推进,用能清洁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叶向东表示。


攻坚破局有待加力


  从探索推进到落地实践,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经走过了不凡历程。尽管绿色电力正在向生产、生活各领域加速渗透,绿色转型加速演进,但一些问题仍为整个行业所关注。


  “面对‘十五五’,我们在看到取得成就的同时,还要有非常清醒的头脑,一定要冷静地分析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保供、可靠性、降碳、安全、灵活支撑电源不足等方面依然是整个电力行业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徐树彪指出,当前,我国能源行业的系统调节能力仍面临考验,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挑战大,出现时空错配,亟须系统化的消纳方案。与此同时,绿色循环链条存在断点、消费侧资源沉睡,“源网荷储”协同缺乏关键支点。


  据了解,随着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飙升,2024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超过18%,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需要更稳定的基荷电源及更强的灵活调节能力。


  “十五五”时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承上启下、攻坚突破的关键五年。与会嘉宾认为,要以“十四五”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成就为基础,厚植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底色,统筹源网荷储各侧,从全系统角度协同推进电源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迭代。


  展望“十五五”,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冯来法表示,要坚持新能源规模化与煤电清洁化协同推进,以清洁低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的新一代煤电建设助力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既抓电力供应绿色转型,创新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又积极推动终端电气化装备升级,引导培育可调可控的用户侧负荷资源。针对尖峰供应能力不足等风险,加强支撑性和灵活性电源保障、电力安全稳定技术保障、电力防灾应急保障,以全局要素保障守住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充裕底线。”冯来法称。


  围绕电网侧建设,庞骁刚表示,“十五五”时期要保持高强度投入,提升电力系统保供能力和运行效率。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外送通道建设,超前谋划好、建设好配电网,以更好满足分布式及各类新型用电主体的便捷接入需要。(来源:中国电力报  记者赵坤 衣韵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