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 向新而行——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人才

2025-09-3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


  工匠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2025年大国工匠评选结果,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共有13名员工入选,获评数量位居各单位之首。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聚焦服务国之所需,坚持用心育匠;聚焦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匠能;聚焦平台载体建设,坚定向新而行;聚焦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匠才辈出。


  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张黎明、创新筑梦的变电技术尖兵李征、毫秒之间精益创新的张霁明……目前,公司拥有大国工匠16人、省级工匠311人、电力工匠5000人、高级技师及以上技能人才15万人,一批批工匠人才长期坚守电力生产一线,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夯实了“国之重器”的深厚基础,彰显了匠心筑梦的责任担当。


  建机制搭平台 用心育匠


  大国工匠是怎样炼成的?


  “精神传承、企业托举”是李敏的体会。2011年,他入职国网山东超高压公司,他的师父是“大国工匠”王进。特高压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背后是“毫米级误差即风险”的严苛要求。随着山东特高压电网规模不断扩大,李敏投入以无人机巡检保障电网安全这个新课题中。依托“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机制的支持,他和团队完成了无人机巡检从手动操控到机巢协同的突破。


  为工匠人才成长搭平台、架梯子,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优化“选人、育人、用人”机制,搭建了333个创新工作室。近年来,该公司涌现出王进、冯新岩、李敏三名“大国工匠”,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澎湃动能。


  富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大国工匠成长的沃土。在顶层设计上,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大国工匠、高素质职工培养纳入党管人才总体部署,建立党组织领导、工会牵头、业务部门支撑、职工广泛参与的铸匠体系,让工匠有成长沃土、有出彩舞台、有创新动力、有荣光地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公司落实改革部署,建立产业工人职业发展体系,健全人才发展四条通道,深入实施“三大工程”,优化科研布局,推动重大科研创新向职工技术创新赋能。


  在新疆,超高压、特高压线路材料要经受比内地更复杂的工况考验。面对这一难题,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高级专家何成在2024年作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卸下行政职务,回到实验室。“我想更专注地钻研技术。”何成说。该公司设立高端人才储备库,开展定制化培养,并依托创新工作室等给予科研人员全方位支持。2024年,何成团队创新提出面向沙戈荒大规模清洁能源送出的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提高了新能源电力安全送出水平。


  不仅为人才成长搭舞台,更要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集中规划“五小”成果等项目资源,推动创新项目落地孵化。宁波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张霁明带领团队研发“基于智能物联网的分布式新能源聚合优化与区域自治成套装置”。目前,装置已接入2座10千伏分布式光伏电站、12座380伏分布式光伏电站。


  公司构建全链条全周期服务创新模式,建立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电商化交易机制,两年来交易金额突破30亿元,让职工创新成果加速转变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


  服务国之所需 激发匠能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公司服务国之所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打造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29米长的直流穿墙套管安装倾角误差控制在0.1度,106吨重的平波电抗器安装误差不超2毫米,直流主通流回路接触电阻控制在8微欧以下……作为特高压古泉换流站工程电气A包的项目经理,安徽送变电公司特高压工程项目经理王开库带领团队形成了多项可复制的技术标准,保障了工程顺利投运。从事电网建设27年,他说:“电网建设是一辈子的光明事业。我会继续当好特高压建设的大国工匠。”


  目前,公司累计建成“22交20直”42项特高压输电工程。广大员工常年奔波在电网建设现场、供电保障一线,历经淬炼、成长成才,成为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快速迭代,迫切需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


  分析数据,是上海浦东供电公司首席数据师兼张江中心数据管理组组长谢邦鹏的专长。从在上海张江科学城建设公司系统首个能源服务中心,到负责浦东供电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他一直与数据打交道。2023年1月,他牵头成立数字化转型与协同创新中心,以数据推动一线效率提升、电网转型升级。一次,团队成员提出“结合虚拟电厂促进清洁能源利用”的设想。他召集相关专业人员开展联合攻关。2024年6月6日,国内首次基于动态电力碳排放因子的低碳虚拟电厂精准响应在上海实施,60家企业参与,为清洁能源电力消纳开辟新路径。


  小到一枚螺丝钉的安装、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特高压关键设备等“大国重器”的锻造,无不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电网员工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以精湛技艺和创新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弘扬工匠精神 匠才辈出


  9月10日,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配电抢修班班长张黎明在创新工作室与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如何设计针对狭小空间的伞形移动共享充电桩,解决老小区充电难题。2011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如今,工作室已成为创新成果“孵化器”,累计开展技术革新50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00多项。“工作室有成员近200人,平均年龄不满35岁。师父经常带着我们展开头脑风暴,用一个个创新办法解决现实难题。”张黎明的徒弟翟世雄说。


  工匠精神体现着劳动者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坚守,蕴含着执着、敬业等可贵品质。公司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奋斗者为本,发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作用,为工匠传承技能、传承精神搭建平台、提供舞台,营造尊重劳模、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促进匠才辈出。老师傅发挥榜样作用,青年人迸发创新热情,匠心技艺的传帮带加快了电网技术的创新突破,更为产业发展储备了后续人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工匠的卓越,源于其千锤百炼的专业技能。加大工匠技法推广应用力度,是公司用好大国工匠宝贵财富的举措之一。


  江苏无锡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主任何光华带领团队创新提出磁吸式可调快夹件操作方法,实现受损电缆带电修复,该工法经2次迭代已在公司系统推广,经济效益显著;北京昌平供电公司配网不停电作业室班长王月鹏推动3项技术规范立项,参与编写5部专业书籍,为新人提供“入门指南”;重庆电科院首席信息安全督查专家韩世海牵头研发勒索病毒主动防御系统,给电力系统网络安全装上了“金钟罩”,相关技术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等重大保电工作中。


  毫厘之间精益求精,以匠心铸就“国之重器”,电网工匠的奋斗足迹烙印在国家发展征程上。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网工匠们以匠心守护电网安全,以创新助力能源转型,在电力保供、科技创新、供电服务等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记者张献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