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技术与标准创新论坛上,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协同标准化部、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磅发布了《车网互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库》(以下简称《指标库》)与《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2025版)》(以下简称《标准体系》)两项核心技术白皮书。两个白皮书的发布,为我国车网互动产业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注入关键动能,更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指标库》以“科学量化、动态对标、精准施策”为核心原则,创新构建“三力协同・动态联动”的车网互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严格锚定国家政策导向与试点实施核心目标,不仅能够全面、实时反映车网互动建设进程与规模发展态势,更能精准刻画实施成效的核心亮点与价值贡献,实现对试点项目、试点城市、全行业评估等多维度需求的全覆盖。这一成果彻底改变了此前车网互动效果评价缺乏统一标准、难以量化对比的局面,为产业规模化应用效果的科学评估、精准优化提供了权威依据,有效引导资源向高效能领域集聚。
▲车网互动实施效果评价指标库
《标准体系》立足车网互动产业实际,综合研判当前技术现状、市场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构建起逻辑清晰、覆盖全面的车网互动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和通用、设备与接口标准、服务平台标准、负荷聚合标准、建设与运行标准等5个部分,涵盖传导充电、无线充电和电池更换三种充换电方式,涉及术语、充换电系统与设备、资源运营、电网接入等20个专业领域标准。共规划了96项标准,包括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44项。
《标准体系》提出,在未来3年逐步完善车网互动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开展关键设备和部件、资源聚合、信息交互协议、并网运行、电池更换站等细分场景关键标准制修订,满足车网互动系统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需求,实现对车网互动全产业链、全环节的标准覆盖。一是持续完善车网互动所涉及的关键设备和部件技术标准、试验检验、互操作测试和协议一致性测试标准等。二是优化车网互动资源聚合和调控体系,研究制定车网互动运行导则、并网技术要求和试验规范以及应急供电、电池更换站等场景下的调控要求等。三是研究制定充放电服务信息交换标准,规范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运营服务平台、资源聚合平台、国家监测平台以及电网之间的通信接口和协议。四是研究制定有序充(放)电设施建设运行标准、配电网接入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五是结合车网互动试点城市和试点项目,推动已发布标准宣贯,指导充放电通信协议等标准的实施应用,开展交流充放电等技术标准的预研和验证。
这一体系的建立,不仅填补了车网互动领域多项标准空白,解决了不同主体、不同环节间“接口不统一、数据难互通、运营无规范”的行业痛点,更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新能源汽车参与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备用等服务提供了技术遵循,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移动储能单元”转型,加速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格局的形成,为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标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