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活、难干的活,交给他,我们放心!”
“跟着他干活,安心、舒心!”
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工程项目部和班组同事们,说到中国能建劳模、公司至精工匠、起重高级技师聂德群,无不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
“干好活是我的义务,带好人是我的职责”面对夸赞,48岁的聂德群说,这都是分内事,算不上什么。
他奋战在施工一线30多年,凭借过硬的起重技术,先后解决40多项施工难题;每当工程遇到急难重任务,他冲在前,彰显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为加快青工成长步伐,他探索导师带徒新方法,先后带出30多个青工均已成为技术骨干。
点滴见匠心降本保工期
1994年夏天,聂德群进起重班组学徒,历经10年的勤学苦练,成为起重专业技术骨干。2005年公司田集项目“推主变”他“一战成名”。当时因场地所限,主变卸车区域距安装位置300多米,还需转3个近90度的弯。租用平板拖车倒运租赁费高不说,转弯角度太大,风险高。他作为作业负责人经过测量与计算,模拟演示,决定采用人工推移的办法就位,编制的作业方案,经多部门审核通过。连日奋战后,主变安全就位,比原定时间提前了一周,成本降低了近一半。这一战,他找到自信,钻研技能的劲头更足了。
从这以后,他先后参建公司乌苏、喀什、准东、南雄、庐江、潘集和蒲圻等项目,凭借过硬的技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
聂德群在庐江项目期间,因絮凝池填料作业进度缓慢,直接影响到工程节点的推进。这项作业不属于机械化专业,但他接到支援的通知后,立即赶到作业面,着手准备,制定最佳作业方案。由于方案精准,作业进度倍增,他和6名职工,一周就完成了填料作业,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确保化水准时制水,工程节点得以顺利推进。
2022年7月,他在潘集项目作定子吊装准备工作时,接到通知,大批设备将运抵施工现场。卸车与吊定子的专用工具组装要同时进行,都是火烧眉毛的急活,而当时起重工只有10个人。为降低成本,他没有申请调人调机械支援,而是在细化作业方案上下功夫。安排3个小组同时作业,分工不分家,穿插着配合互相支援。时值持续高温,他卸车跑前忙后,布置吊装机位爬高上低,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泛起“盐霜”。工间休息,给各作业小组送绿豆汤。他用实际行动把大家的心拢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确保了设备及时卸车及定子如期就位,比同台竞技的兄弟单位效率快了一倍,用速度和质量彰显了“铁军”风采,也赢得监理、业主对公司的赞誉。
引领促提升传承和创新
喀什项目已竣工多年,而起重班协议工小张“跳槽”3天重返班组的事,至今还被同事们津津乐道。
当时分包队许予高薪将小张“挖”走时,班组有不少人担心,小张是作业档长,作业档的协议工会陆续跟过去。大家正准备去找作业科长聂德群商量时,他领着小张来到班组,告诉大家,小张回来了,继续担任档长。
小张说,在那边干了3天心里总觉得不安全,心里没底。在这边无论是大活,还是常规作业,每次作业前,聂德群都会主持交底,从危险源点,防范措施,到工器具准备及作业步骤,仔细讲解,按照他的作业方法,安全有保障。为了这份安心和踏实,小张重新回到了班组。
起重作业危险性比较高,为了作业万无一失,聂德群的做法是,无论是大活,还是小活,都要慎重再慎重。每一个作业方案,都是经过多次现场查看,吊车站位,工器具选择,反复推敲,寻找最安全、最快捷和最经济划算的作业流程。人员分工,作业档划分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每个人的技能、特长他都一清二楚,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各尽所能。作业方案精准,用人得当,安全有了保障,工作效率也随之提高。
“跟着他干活,再苦再累,心里都舒服”几个青工说,他们和聂德群共事好几个年头了,历经乌苏、喀什、准东、南雄和庐江等项目。寒冬腊月,零下38度,扛道木搭“井架”卸汽包,衬衣衬裤汗湿透,没人叫苦。盛夏酷暑,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5天完成100吨塔吊安装,从早到晚,衣服没干过,没人喊累。因为聂德群脏活、重活冲在前,扛着道木一路小跑;抡起24磅大锤呼呼作响,塔吊安装中最难“打”的销轴,他打的最多。
跟着他能学到技术,是青工觉得“舒心”的另一个原因。聂德群传授技能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让其爱上起重岗位。通过点滴小事情,让学员对起重感兴趣,再指导他完成作业,找到自信。看“火候”让其独立作业,有种成就感。第二步是“压担子”。在学员能独立完成常规作业时,交给些复杂系数稍高的作业任务,“逼”着去学技术。第三步是“拔高”。在作业前,让他们策划作业方案,再点评,目的是锻炼他们组织、协调方面的综合能力。三十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总结,让他更懂得年轻人对于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他毫无保留地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教给他们,耐心细致地进行“传、帮、带”。
以初心践匠心此心安处即是家
常年四处奔波,聂德群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妻子和女儿知道他工作忙碌,虽然经常打电话叮嘱他照顾好身体,但从来不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今年6月初,他在施工现场接到调往公司上饶项目担任专业科长的通知。同事们让他放下手里的活,回家和家人说一声。他却执意干好活再说。作业结束已华灯初上,他没有回不到半小时车程的家,而是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及安全交底。随后,他连夜收拾行囊,第二天一早便启程。在火车上,他才打电话告诉家人。这么多年来,家人早已习惯,没有半句怨言,而是默默支持。
抵达上饶项目,他放下背包,便进入施工现场着手策划机械安装。项目安装高峰阶段,起重机械需求量剧增,为提高吊车利用率,他周密部署,将吊车作业精确到“10分钟以内”,吊车卸完进场物质或设备,立即去配合龙门吊、塔吊的安装,从而避免“窝工”现象。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聂德群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刻苦钻研,授人传技,始终坚定地践行着匠人的责任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