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党委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

2025-09-16

     2025年9月11日至12日,2025电力市场秋季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主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委会、电力系统专委会、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网电科院、中国电科院、国网能源院联合主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志伟,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党委副书记、秘书长胡锐,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长谭燮良,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董昱,中国南方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经理黄河,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安伟等嘉宾出席论坛。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电网企业、五大发电集团、科研院所及各类市场主体的600余位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会场

     王志伟强调,2025电力市场秋季论坛是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自2017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现货市场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货市场发展路径,“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市场架构和全电量集中优化的现货组织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现货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稳步发展。国家电网将继续全面加快现货市场建设步伐,积极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运作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扩大省间电力现货市场覆盖范围,推动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转,基本实现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胡锐指出,今年是新电改“9号文”发布十周年。十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从局部试点到全面覆盖的过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重磅政策文件,标志着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攻坚期,亟需深入探索如何构建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和源网荷储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市场机制,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谭燮良表示,浙江将坚定不移按照国家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要求,全栈谋划“十五五”电力市场建设方向,推动各类主体公平参与跨省区交易,促进各类电力资源跨省自由流通,推动能源“绿保稳”工程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的作用,促进浙江电力市场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持续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不断优化浙江市场规则细则,实现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绿电绿证等各平台市场的高效协同和有机衔接。

     董昱做题为《国家电网电力现货市场的设计与实践》的报告,总结了国家电网经营区省间现货市场和26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的建设运行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国家电网经营区26个省级电力现货市场已全部启动运行,山西、山东、甘肃、湖北、浙江5家成功转入正式运行;省间现货市场已覆盖26省超6000个发电主体,市场机制在跨区资源优化配置与电力保供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黄河做题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创新与实践》的报告,详解我国首个区域级电力现货市场的创新实践。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历经6年培育,已建成涵盖“优先计划+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的完整市场体系,首创“1+N+5X”规则体系——“1”个区域市场运营总体纲要、“N”个核心交易细则、“5X”个省份个性化实施细则,既确保区域市场统一设计,又保留各省自主调控空间。

     国家电投集团经济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做题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体系及价格机制》的报告,提出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市场需从“单一电能量市场”转向“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碳市场”的多元体系,充分反映实时供需、调节成本、绿色价值,保障容量长期充裕。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委会委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副主任马莉做题为《能源转型背景下电力体制机制关键问题探讨》的报告,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创新爬坡、惯量等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的辅助服务市场品种,推动用户侧储能等灵活资源参与辅助服务。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竹做题为《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挑战与机遇》的报告,表示《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获批复,跨经营区双向绿电交易与溯源成功落地,长三角区域电力市场年内交易电量达1580亿千瓦时,为省间余缺互济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实践样本。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强做题为《浙江电力市场建设实践》的报告,表示浙江形成了“一核四位五维”电力市场体系,激励了省内电源“稳发满发”,今年火电非停受阻率创历史最低,引导高峰负荷错峰超过300万千瓦,有效缓解度夏压力。

     国网湖北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詹学磊做题为《湖北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运营成效及展望》的报告,创新建立“新能源可控奖励机制”和代理购电按日参与现货模式,推动全省风电、光伏预测准确率提升,用户到户均价较未开展现货市场时下降41.77元/兆瓦时。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杨争林做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电能交易模式》的报告,针对新能源、储能等新型主体入市的交易机制适配问题,提出新的电能交易模式,适配不同主体的技术特性与成本特征。

     国网浙江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吴华华做题为《浙江省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的情况介绍》的报告,提出通过局部单寡头测试、报价达限率指数BMI、报价成本偏移率指数BCI等指标识别市场力,有效防范市场主体行使市场力。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孟华做题为《新型电力系统下促进安全保供的市场机制设计思考》的报告,提出构建“容量保障+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多维度保供机制,科学核算各类电源的有效容量,健全辅助服务交易机制,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成本分摊体系。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分公司副总经理丁恰做题为《电力市场监测评估与风险防控技术》的报告,提出建立涵盖电力市场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支撑体系,确保市场稳定运行。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丁一做题为《促进电网供需平衡的市场机制思考》的报告,提出从动态价格帽制定方法和容量市场设计两个层面,提出了面向电力供需平衡的市场机制,解决分布式光伏、虚拟电厂等中小主体“入市门槛高、决策效率低”的问题。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郭鸿业做题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中负电价成因分析与应对建议》的报告,提出通过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优化中长期合约比例约束、优化分时电价机制、释放需求侧弹性等手段,将负电价频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浙江浙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楠做题为《“三级碳资产管理体系”的实践经验》的报告,表示作为全国绿证交易数量最大的售电公司,其“电碳协同降本方案”已在碳排放管理项目中落地。

     协鑫晟能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一钊做题为《电力现货市场下民营新能源企业业务模式探索》的报告,提出从“单一发电”转向“发电+服务”的多元化模式,为民营主体提供“市场化交易+增值服务”。

     上海路明星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李忠做题为《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算法在电力市场的应用》的报告,通过将大模型自注意力机制和Transformer深度学习架构与电力市场特点相结合,在气象预测、功率预测及智慧交易各个环节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韩敬涛做题为《AI技术加持下电力交易“精准化”模式分析》的报告,通过融合再分析数据、8类主流数值天气预报数据、20余种观测探头数据及近万个新能源场站历史实测数据,将100米风速预测RMSE(均方根误差)较ECMWF-HRES模型降低18%,地表辐照度预测RMSE降低13.6%。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市场机制与安全保供的协同演进》对话环节,嘉宾围绕“成本疏导、应急市场化、跨省协同”达成共识:建议建立“保供成本用户分摊+政府补贴”机制,极端天气下应急发电成本通过现货高价部分疏导;推动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备用资源共享,2026年前实现新能源并网安全标准统一;明确应急调度触发条件、价格机制与免责条款,避免“一刀切”限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下抽蓄调度运行与市场交易展望》对话环节,嘉宾建议优化抽蓄“午间充电、晚峰放电”调度模式,与新能源形成“时空互补”;完善抽蓄市场交易路径,探索“容量租赁+电能量交易”组合模式,提升资源价值释放效率。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话环节,嘉宾从并网技术到交易机制,从成本分摊到利益协调,以及政策、技术、运营等多维度,为新能源“顺利入市、高效消纳”建言献策。

     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展望》对话环节,嘉宾围绕“统一市场的核心要素”“省间协同的关键难点”等问题,展开更深入的探讨,不仅勾勒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未来图景”,更明确了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本次论坛的专家报告与嘉宾对话内容充实、视角新颖,覆盖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与运行中的多项关键议题,现场交流讨论热烈,反响积极。论坛形成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不仅为2025年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2030年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