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催生“致富草”

2025-09-09

  本网讯(杜健伟)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三峡集团携手重庆市巫山县,稳步推进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添砖加瓦。

  盛夏时节,走进巫山县竹贤乡阮村,一排排现代化大棚在山间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棚里,村民张政玉正低头操作手机,录入作物生长数据。对她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作物、新的种植方法、新的工作模式。

  “以前我家主要种土豆和玉米。”张政玉笑着说,在产业园里,过去的经验帮不上太多忙。

  阮村位于竹贤乡西北部,平均海拔在900至14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超过90%,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发展高品质中药材的理想之地。但真正把这一优势“算”出来的,并不是经验丰富的老药农,而是大数据。

  “经过比对,我们发现阮村的气候、土壤都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高山淫羊藿。”数字化农业产业园管理人员贾令朋介绍。作为一种药用价值高、野生资源稀缺的中药材,高山淫羊藿一旦实现规模化种植,效益十分可观。

  阮村党支部书记杨自保介绍,这片产业园由三峡集团帮扶建设,引进在数字化农业领域具有成熟经验的企业进行管理,于今年3月正式投用。

  园区采用“公司+村集体+大户带农户”的模式,村集体通过大棚租金和分红获得稳定收益,农户不仅能拿到土地租金,还能优先进园务工,实现“土地变股权、村民变员工”。

  数字化在产业园里无处不在,悄然改变了大家熟知的生产方式。记者在现场看到,贾令朋只需轻点屏幕,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就实时呈现。

  “这些数据有一部分是自动采集的,也有村民人工采集后上传的。”贾令朋所在的企业深耕数字化农业多年,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现在这条数据汇流成的“河流”,成为“滋养”阮村高山淫羊藿的“养料”。

  “我们通过比对分析,为高山淫羊藿提供精细的养护。”贾令朋告诉记者,如今大棚里的浇水、施肥等操作均已实现自动化。

  像张政玉这样在产业园务工的村民,也在“智慧种植”中找到了新角色。“现在我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当天的工作内容,以前没见过这样的种地方式,但边学边干,很快就能掌握。”短短几个月,张政玉已经成了“熟练工”,她笑着说:“现在不仅不用担心收成,还能学到新技术。”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赋能”,阮村的转变让人看见农业的新可能。杨自保表示,产业园下一步将培养一批“种植能人”,再逐步推广到全乡乃至全县,形成产业集群。

  如今的阮村,正在从一个“山里村”加速成长为“产业村”。一株株高山淫羊藿,将从大棚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草”。在资金、科技与规模化共同作用下,阮村正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产业园,高山淫羊藿的施水施肥已实现自动化 本文摄影:赵若伊

背景阅读

  重庆市巫山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县,为三峡工程建设运行作出了重大贡献。自2002年起,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巫山县。20多年来,三峡集团全方位助力巫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丰硕成果。

编辑:李雷 卢西奥

无话题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三峡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