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小时!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护航大湾区绿色发展

2025-09-02

  9月的岭南大地,依旧热浪滚滚。截至8月31日,昆柳龙直流工程龙门换流站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满负荷运行时长达1681小时,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自投运以来已满负荷运行5636.49小时,展现出卓越的供电保障能力。这条跨越云贵、蜿蜒粤桂的“电力天路”,正一刻不停地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大国重器:19项世界第一铸就能源“超级通道”


  国际大电网委员会(CIGRE)将柔性直流技术描述为“全球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新的方向”,以南方电网为代表的科研队伍、工程队伍通过昆柳龙直流工程将这一描述变为现实,并且将电压等级、输送容量、可靠水平提升至国际领先,打造成为影响世界能源发展的“中国创造”。工程创造的19项世界第一,令人瞩目:首创特高压柔性直流与长距离架空线融合模式,突破国际柔性直流仅限电缆输电的惯例,为新能源远距离消纳开辟新路径;研制出世界上时延最短、控制对象最多的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工程首创的柔性直流架空线路直流瞬时故障自清除技术,0.001秒内完成故障隔离与再启动,保障了持续稳定的输电。


  硬核创新:从“卡脖子”到全球领跑


  南方电网发挥昆柳龙直流工程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完成了一批国产重大自主技术装备的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挂网试运行工作,助力我国在柔性直流领域实现“持续领跑”。IGBT器件曾长期被国外垄断,价格高昂且供货受限。依托工程攻关,国产6.5kV/3kA IGBT模块成功挂网运行。此外,±800千伏量子电流传感器、高压直流阀冷系统主泵密封等17项国产首台套装备在昆柳龙直流工程实现了规模化应用。“工程就像‘超级催化器’。”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创新与数字化部总经理夏谷林介绍,“一大批科技成果从这里迭代完善,走向工程应用,取得国际领先。”


  智能运维:多重考验下的“零非停”答卷


  在刚刚经历的迎峰度夏“高温+台风”双重考验中,这项大国重器展现出惊人韧性。这背后,是南方电网超高压公司加速推进智能化运维在发挥效能。该公司以建成“主网数字生产示范企业”为目标,把智能传感器、在线监测平台、无人机巡检系统等新技术融入电网运维的每个环节。在数字转型标杆项目——昆柳龙直流工程,智能巡视覆盖率达95%,电鸿设备试点接入让“智能监视、智能巡视、智能操作、智能安全、智能分析、智能应急处置”六大功能,实现了跨系统融合。五年来,工程设备可用率持续保持在99.6%以上,创下连续50个月零非计划停运的行业纪录。


  未来之路:从示范工程到全球范式


  站在五周年的节点,昆柳龙直流工程的创新红利仍在释放。南方电网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通过产学研用多单位协同创新,建立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装备体系,目前正将工程经验运用到藏粤直流等新的重大工程项目。群山之巅,铁塔银线依旧闪耀;湾区灯火,绿色动能生生不息。昆柳龙直流工程的故事,正是中国能源创新从追光者到领航者的生动注脚。(辛镇瀚 黄志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