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在合肥六中新桥校区举办品牌开放日活动

2025-09-01

秋阳正好,书声渐起。8月24日下午,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向新而行·遇建”品牌开放日活动在合肥六中新桥校区内举行。来自新华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中国网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校园,共同见证这座现代化智慧校园的正式启航。


走进占地229.28亩的新桥校区,媒体团第一时间被校园建筑群的设计所吸引。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现代建筑的外形,空中连廊如丝带般串联起教学区、运动区、艺术中心、生活区等区域,使学生们的生活更便捷、学习更高效,各区域都有相对独立的创意设计,将自然、生态和人文融为一体,推窗见绿,移步入园,氛围温馨和谐而充满活力。

“这不仅是一座校园,更是一件艺术品。”一位记者在参观中感叹。

媒体团深入探访校园各区域,从外观到功能,体验新桥校区集先进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感受智慧与科技为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

智慧教室的全触控电子黑板与AI辅助教学系统,创新实验室的智能管理系统演示,吸引了媒体记者们的关注。在这里,教师可通过手势控制教学,AI系统实时分析学生课堂反应,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他们还参与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联动课,沉浸式感受到科技正重塑教学现场,让知识传递变得更高效、更富趣味。


记者们来到学术中心,这里不仅能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还能快速转换为音乐演出场地。智能声学系统可根据不同需求调节音效环境,升降舞台的动态变换流畅自然,每个座椅下都配备了独立出风口,让在场者在舒适环境中享受各类活动。先进设施和贴心设计令大家赞叹不已。

艺体中心则呈现出现代化体育设施的多元面貌。校园恒温游泳馆内,澄澈通透的碧水漾着粼粼波光,与屋顶流动起伏的水纹设计相映成趣;毗邻的健美操馆,则以其独特的流线型穹顶构筑充满动感的现代空间;这里还有包含国家二级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的户外体育场,项目总工程师胡进告诉大家:“未来这里将承办各类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健身平台和运动环境。”

四人间学生宿舍,采用智能化公寓式管理,配备独立卫浴、共享书屋、自助洗衣房,让学生尽情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施工采用防火材料,并运用智能门禁,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项目经理陈检胜说。

傍晚时分,记者们走进学生餐厅,各式风味餐食多样。智能结算系统瞬间完成刷脸支付,营养分析软件则根据个人需求提供膳食建议,科技与人文关怀在这里无缝交织。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校园!”一名高一新生兴奋地说,“教室里空调和灯光可自动调节,教学设备先进,图书馆采用智能技术,借还书都很便捷。”

作为合肥市重点民生工程,新桥校区规划容纳5250名学生,它的建成,将极大提升区域教育质量,亦成为安徽电建二公司以科技与匠心赋能城市发展的又一成果。

在项目交流座谈会上,技术团队向记者们介绍了这座智慧校园背后的“硬核支撑”。

“我们通过BIM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过程数字化建造。”团队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细BIM模型,采用“一模到底”的应用模式,提前检测并规避了上千处管线碰撞问题。

“机器人施工军团”是建设工地的一大亮点。测量机器人实现秒级精准坐标采集,抹灰机器人将墙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焊接机器人完成关键节点作业。这些“钢铁伙伴”大幅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更减少了人工高危作业。

智慧工地平台作为“神经中枢”,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设备、人员数据,实现安全风险自动预警、质量瑕疵在线追溯,使项目管理实现“数据驱动”。

建设过程中,该项目荣获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入选省市两级“科技示范和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跻身中国建筑业协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交流名单,充分展现了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建设水准。

媒体记者们纷纷表示,新桥校区不仅硬件设施一流,更在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与绿色理念,是以央企实力与责任赋能公共教育事业的有力印证。

琅琅书声已在智能调节的舒适环境中回荡,新一届学子在这里开启青春新篇章。合肥六中新桥校区,这座由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匠心打造的现代化校园,正以创新、绿色、数智、融合的理念,悄然改变着区域教育的未来图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