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日益临近,作为东道主的天津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城市蝶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天津市迎接上合峰会的一系列城市更新项目,通过市容提升、文化赋能和基础设施加固,为天津打造出一张精致、安全且富有文化底蕴的国际“新名片”。他们的努力不仅为峰会的顺利召开提交了一份硬核的保障答卷,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发展、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更新“新范式”。
“国际标准”焕新天津市容
城市形象是天津递给世界的第一张“视觉名片”。为迎接上合峰会,天津启动了中心城区重点区域的市容环境治理项目,让城市“面子”与“里子”同步升级,致力于构建“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国际化景观体系。中国能建路桥公司承建的工程正是这一宏大体系中的“核心样板”。
建筑是城市的骨架,在这次更新中,众多承载着天津城市记忆的地标建筑重焕光彩。通过中国能建路桥公司精细化的整修,和平区的城市天际线与街景“旧貌换新颜”,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道路品质的提升直接关乎市民与宾客的出行体验。泰安道、河北路、西宁道等道路的翻修工程与建筑整修同步推进。施工团队不仅对路面进行了全面翻新,更通过井盖与路面5毫米以内的高差让翻修后的道路平整顺滑,行车体验大幅提升。“主路+辅路+周边绿化亮化”同步实施的立体模式让解放北路与成都道的亮化景观工程点亮了津门夜空。
历史文化赋能精神内核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不仅是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天津独特的中西合璧文化、鲜明的红色基因与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是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正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峰会期间各国嘉宾“感知中国、读懂天津”的立体窗口。由中国能建路桥公司参与实施的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民园1920街区”改造工程,在历经数月的保护性修缮与功能升级后全面竣工。改造后的街区,成功地将民园广场与五大道公园这两大城市地标串联起来,为这片拥有百年历史的街区注入了全新的商业与文化活力。
这些文化改造工程让五大道深厚的历史底蕴变得“可感知、可传播”,更与上合峰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形成了深层次的共鸣。当各国嘉宾与游客漫步在这片历史与现代交织的街区,亲手触摸老建筑砖缝里的岁月痕迹,聆听百年宅邸中讲述的中国故事时,天津的文化软实力便转化为连接世界的“情感纽带”,让不同的文明在此相互理解、彼此认同。
“安全底线”护航峰会运行
一场成功的国际盛会离不开坚如磐石的安全运行保障。天津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独特的气候与地理特征使加强城市内涝防治不仅对民生有益,也能助力峰会“零差错”的保障要求。中国能建路桥公司承担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大型管道清淤工程二期项目成为守护峰会顺利运行的一条“隐形生命线”。
确定了“抵御极端天气”的核心目标后,团队对和平、河北、红桥、南开、河东5个中心城区的58条主要道路地下管网展开了“拉网式”的排查与清淤。施工过程中,团队充分运用智能装备和“夜间错峰作业+白天排查摸点”的联合作业模式,既确保了工程进度,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市民日常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影响。
在对近52公里长的地下管网进行清淤改造的过程中,项目团队不仅对管道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还对排查中发现的塌管、破损等结构性“病灶”进行了针对性的修复,让这些服役多年的“地下通道”重新恢复了畅通与活力。此次清淤工程,不仅为峰会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保障答卷,更显著提升了天津中心城区管网系统的“韧性”,为城市长期应对内涝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能建路桥公司在2025年上合峰会天津保障工作中的一系列实践,本质上是一场“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随着上合峰会的临近,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精致大气的天津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世界。这些城市更新项目不仅为上合峰会留下了“看得见的精彩”,更在这座城市埋下了“可持续发展的种子”,回答着新时代城市更新问题的答案。(完)
报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6997610heuqzxzd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