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算力无处不在。地图软件自动生成智能导航,电商平台精准推送个性化商品,动画电影视觉特效制作……这些都离不开算力。
承载算力的关键基础设施——算力中心具有高耗能特征。我国算力中心最初主要分布在能源资源紧张的东部地区,当地的算力资源难以满足愈发庞大的数据处理需求。“东数西算”工程应运而生,东部地区大量的数据处理任务通过网络传输等方式转移到西部地区进行计算。
青海水丰、风好、光富、地广,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是发展算力尤其是绿色算力的“天然良港”。依托国家“东数西算”等重大战略,青海探索“清洁能源+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模式,将绿色电力转换为绿色算力,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试点的省份。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于2024年6月建成国内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
8月12日,记者来到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各类数字实时跳动,清晰显示着青海全省各区域及行业用电情况、火水风光储各类电源实时出力、算力中心用能情况等数据。
“中心接入了青海省三大通信运营商和青海大学等5家算力中心的算力资源和功耗数据,实时监测1.7万台通算和智算服务器、1.5万PFLOPS(每秒所执行的浮点运算次数)算力资源和1.33万千瓦算力功耗运行情况,实现算力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监测。”国网青海电力数字化部技术处处长周冀介绍,“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汇总与建模,我们可以宏观地监测算力中心的运行负荷及负荷变化趋势,为算电协同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绿电消纳与算力负荷如何实现协同调度?
“算力中心负荷相对平稳,可以作为可调节负荷资源。”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负责人金金打开算电协同监测调度平台说,“我们把算力中心负荷、全省各类电源出力情况等数据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在每天20时生成次日的算力建议负荷曲线,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算力中心。算力中心可以根据曲线,在新能源大发、电价较低时开展高耗能的运算。算力企业用能成本降低了,绿电消纳水平也提高了。”
图形渲染、三维建模、大数据训练等任务非常消耗算力资源,但实时性要求不高。这种应用场景与波动性、随机性和间歇性较强的新能源发电匹配,很适合当前新能源高占比的青海电网。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发展,算力负荷的比例将越来越高,算电协同的机制也会进一步深化。”金金说。
除了让算力任务响应新能源发电出力,国网青海电力还依托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构建绿电溯源模型,实时监测全省算力中心绿电应用趋势。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市场运营中心经理郭树锋介绍,通过这个模型,各个算力中心消纳了多少风电、光伏发电、水电,这些绿电来自哪个新能源场站,他们都能“顺藤摸瓜”掌握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年底,“算力电力双向协同机制初步形成,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在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的支撑下,青海全省算力中心绿电应用比例年均达97%以上,青海省三大通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其中,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绿色大数据中心是全国首个100%清洁能源可溯源绿色大数据中心。“我们中心每年使用2000多万度绿电,相当于年均减碳量超30万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绿色算力发展中心技术总监孟贤佩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的算力企业入驻青海,国网青海电力结合青海电网资源禀赋及电力市场运行实际,积极推动算力企业参与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组织算力企业与发电企业开展市场化交易,让绿电交易推动算力产业绿色用能。
国网青海电力还为绿色算力发展提供绿电消费的权威证明。“去年3月,我们在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上为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青海算力业务中使用绿色电力的企业颁发了青海绿色电力使用证明。”周冀说。
灵活算力消纳绿色电力,绿色电力驱动绿色算力。当沙漠戈壁上的风机与机房里的服务器深度联结,青海向我们证明:算力的未来,是绿色的未来。(记者 苏亚静 通讯员 周磊 卫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