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西北院依托中欧班列深化国际合作 助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2025-08-24

8月13日,中欧班列(西安)长安号第三万列列车从西安国际港务区启程驶向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列车搭载的10个集装箱满载着中国能建西北院总承包的阿塞拜疆光伏电站项目关键设备。



为保障项目设备高效运输,西北院依托中欧班列创新构建“西安+中亚+欧洲”立体化物流网络模式,通过三大举措实现突破,为中国能建系统内国际工程物流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经验。首先是多式联运提效,西北院首创“陆海内外联动”运输体系,优化路径为“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阿塞拜疆巴库”,结合海外码头布局,将4500个集装箱分100个专列发运,运输效率提升50%以上。其次是数字技术赋能,西北院采用定制化集装箱与可视化IoT技术,实时监控货物状态,口岸换装时间压缩至3小时内,依托自动化码头提升装卸能力,满足大规模运输需求。最后是属地协同优链,西北院创新引入联合体投标模式,联合西安自贸港、中远海运、阿塞拜疆属地企业组建协作团队,实现铁运、陆运、清关全链条资源整合,运输时效从传统海运的2个月压缩至最快11天,效率提升80%,成本显著降低。这一模式不仅为中亚、高加索地区大型新能源项目设备运输树立了新标准,更验证了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供应链动脉的可靠性,彰显了中国能建在复杂国际物流场景中的创新能力与执行实力。

此次借助长安号第3万列列车发运设备,是中国能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从“古老驼铃”到“钢铁驼队”,中国能建以光伏项目为纽带,将中国绿色能源技术与国际物流通道优势相结合,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深化发展。展望未来,中国能建将持续依托中欧班列等高效物流通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基建领域的合作,推动更多绿色低碳项目落地,以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助力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与可持续发展,为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能建方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