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两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国家战略任务,中国新闻社推出《向新而行》系列专题片,聚焦科技前沿企业,展现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今年5月,我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之际,中国新闻社、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秦山核电联合策划,走进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现场,聚焦中国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及核能供暖等内容,通过对同位素的研发、核能供暖等内容的深度了解、采访交谈,展示了秦山核电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第二条曲线”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报道原文(节选)
这里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开工建设40年来,它从一台机组发展到了拥有九台机组的规模,如今,这个拥有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正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核能供暖、医用同位素生产等新应用。
尚宪和:新质生产力从我们电厂的角度来讲,我想第一个是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极大创新,第二个是生产要素的进一步组合,由此我们也开始做了核能供热、同位素的生产(研发)工作,提高我们电厂的综合效应。
庞明:我们秦山核电核能供暖项目充分利用核反应堆剩余热功率,以水为媒介,将反应堆能量输送到居民侧,用于居民冬季供暖。它的核心优势主要是安全环保低成本,它没有用户侧的用电和燃气炉的安全风险,核能供暖的整体成本要低30%以上。
核能不止“供暖”,更“医”路前行。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称为同位素。“医用同位素”碳-14查幽门螺杆菌,碘-131治甲状腺,钼-99用于治疗癌症。医用同位素在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维:秦山核电有两台全国唯一的重水堆,所以秦山核电就走出了找寻自己新质生产力的这样一条道路。(目前)已经成功产出了钇-90、碳-14、镥-177等系列的产品。
由于医用同位素多为短半衰期,需在反应堆内加装生产装置,随用随取,尽管国外已有先例,但这一关键核心技术仍被封锁,于是秦山核电决定自主创新,攻克技术难关。
朱磊:在整个靶核的传输环节,实际上国外是有一定的成熟经验,但是他们是有比较高的技术垄断的,然后在跟他们的技术交流的环节里头,他们提出的一些苛刻的条件,为此我们还是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我们用轨道和小火车的方式来进行靶核的传输,更加有效地能够确保靶核的传输的稳定性,对于整个辐照的质量也是有非常高的提升。
何少华:我们要在水下17米的水深,远距离遥控操作,它的安装的要求是(正负)1毫米、间隙0.2毫米,这就需要我们用到独特的装备和特有的技术,水下远距离进行安装、拆组。
2025年5月16日,首批商用堆产碳-14同位素从秦山核电基地正式发运至客户手中,这是中国首个同位素生产技术品牌“和福一号”诞生后的首批量产成果,标志着中国碳-14同位素实现了从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到市场化供应的全产业链贯通。
向“新”而行,秦山核电以“核”为笔,绘就绿色能源与健康中国的未来图景,不仅在供暖领域实现绿色核能高效转化,更是在医用同位素自主生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新质生产力正在秦山核电稳步推进。(中国新闻社 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 秦山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