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党委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文章、重要讲话精神

2025-07-02

     2025年6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型电力系统风险控制与安全评估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省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三届智慧电力能源安全论坛在泉城济南成功举办。

     专委会主任委员邱爱慈教授,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党委书记陈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网副总工程师兼西北分部主任李永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薛鸿,专委会委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林一凡,山东大学副校长朱德建,专委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原副校长王增平,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孙岗,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昊和来自能源系统政府有关单位、全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以及电力行业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会议,畅论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安全规划与运行的最新进展与科技前沿。论坛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别朝红主持。

会场

     陈梅指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离不开数字技术与电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学会以建设世界一流“引领型、服务型、国际型、创新型”学会为目标,致力于为广大会员和能源科技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高品质服务,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平台,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电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梅致辞

     张薛鸿表示,专委成立两年多来,在国家能源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关心指导下,始终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提供决策咨询、推动科技创新、服务行业发展。希望借此次会议机会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深化对新型电力系统风险本质与安全边界的科学认识,为理论创新指明方向,为工程应用提供借鉴,为政策制定和标准完善贡献智慧。

张薛鸿致辞

     任友群提到,山东大学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全面超额完成首轮“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高水平学科数量、基金、项目等学术核心竞争力指标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方阵,A类学科增量和总数跻身全国高校前列。山东大学愿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以及各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朋友一道,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能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任友群致辞

     林一凡指出,国网山东电力近年来向“稳”而进,保障大电网高水平安全运行;向“绿”而行,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利用;向“新”而变,深化各领域高水平数智赋能。国网山东电力愿与各方一道,在大电网安全稳定、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携手攻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困难挑战,共同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林一凡致辞

     论坛以“数智驱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筑牢能源安全发展新防线”为主题,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大安全需求,重点研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与安全风险防控、新型厂网协调机制与风险应对、构网型技术赋能安全管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提升、数智化前沿技术探索等前沿课题。

     论坛报告环节,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教授线上作题为《推理算法的量化透明求解与AI的快速预测能力的多层次融合》的主旨报告。报告系统性阐述了在宏观-介观-微观多层级维度集成人工智能与因果推理研究范式的思路,结合整体还原论思想提出不确定性复杂系统的研究方法。通过基于风险的潜在故障排序案例阐述随机复杂系统自适应决策双层框架与方法,为电网自适应防控决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支撑,有效应对复杂安全风险的挑战。

     别朝红作题为《电力系统极端事件防御-从理论方法到技术装备》的主旨报告。报告围绕电力系统风险辨识、主动防御与快速恢复等关键问题,构建了电力系统极端事件防御及恢复理论体系,系统性介绍了灾损感知、减灾保护、紧急调控、构网复电与智能决策等创新成果,并分享了相关技术装备研发及在云南电网的示范应用的情况,攻克了灾害场景下电力应急的技术瓶颈,对提升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增平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思考》的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极端天气频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及特高压交直流混联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多重安全风险挑战,阐述风险防控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三道防线”协同风险防控的理念,分享极端天气下电网预防性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构建高韧性电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经理助理洪丹轲作题为《AI+新型电力系统风险控制挑战与实践》的报告。报告结合南方电网在AI赋能源荷预测、多时间尺度调控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经验,深入剖析新型电力系统在海量新能源接入、极端气象频发与复杂运行环境下面临的风险挑战。利用AI技术对电力系统风险控制的认知范式、体系架构及制度流程进行全面重构,展现了AI技术在降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风险、优化调度决策方面的关键作用。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刘玉田教授作题为《新能源基地-常规直流系统的动态安全风险预警》的报告。报告针对新能源基地与常规直流系统耦合运行中的动态安全风险预警这一关键问题,系统剖析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复杂连锁故障演化模式,创新性地提出安全风险的多时间尺度分级滚动预警框架和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评估方法。分享了新能源发电基地运行风险决策支持系统等前沿研发成果,为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安全挑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静波作题为《人工智能在调控领域应用的认识与思考》的报告。报告系统性剖析了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调控领域应用的挑战,结合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电网智能仿真决策分析等6大领域的落地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AI技术在电网在线安全分析、调度运行辅助决策、新能源及负荷预测、设备故障诊断等核心场景中的前沿应用,揭示了AI与电力系统调控深度融合的技术路径,并展望了调控人工智能应用体系的构建思路,为加快构建“智能高效的调度运行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清华大学电机系郭庆来教授作题为《提升AI用于电力系统分析决策的安全性》的报告。报告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决策中应用带来的决策失误风险与其应对策略,创新性地基于生成式AI技术提升电网AI模型泛化性,考虑物理约束对神经网络进行鲁棒性认证及鲁棒性提升,构建了GlinSAT框架提高神经网络对一般线性约束的满足率并利用GRU加速求解,对推动AI技术在电力系统调度决策中的深度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文福拴教授作题为《提升煤电与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协同发展的电力市场机制》的报告。报告剖析了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机制瓶颈,创新性提出了促进煤电改造的容量市场机制与成本疏导机制,设计了多元市场协同、多层级电网协同、电-碳协同的电能量市场和多类型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厘清了多元市场交互机理,并结合在甘肃电网的应用经验分享了电力市场仿真技术与仿真软件开发成果,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的系统调节难题提供了市场化路径,对推动能源转型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赵俊华教授作题为《大模型智能体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初探》的报告。报告深入探讨了大模型智能体在电力系统调度、负荷预测与电力市场仿真等场景的应用潜力,展示了智能体在复杂电力决策中的涌现能力。这些成果为破解传统AI模型在电力调度运行领域可解释性、推理可靠性与泛化性不足等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转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武汉大学智能电网研究院副院长王波作题为《电力人因安全:概念初探、典型场景剖析和技术展望》的报告。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电力人因安全”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剖析了密闭空间作业、高强度作业、高处作业等典型场景中的电力人因安全风险识别机制。提出对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分析应具有大安全格局,并展望电力人因安全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前景,从而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彰显新时代电网发展的人文关怀。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勇作题为《分散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分析与控制方法》的报告。报告系统性剖析了分散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的产生机理,构建了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分层控制架构。通过深度融合新型储能的动态功率支撑、人工智能驱动的分布式协同算法,提升分散式新能源故障穿越能力、惯量支撑与电压调节韧性。这些成果为构建高韧性新型电力系统、实现100%新能源渗透下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穆云飞教授作题为《AI赋能的建筑能源系统自适应控制及电网互动》的报告。报告系统性剖析了建筑参与电网灵活互动所面临的用能预测难、灵活性量化难与聚合互动难三重挑战,阐述了AI技术在建筑群短期负荷预测、建筑虚拟储能建模、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自适应控制以及海量建筑集群聚合量化与互动等多方面创新性工作,介绍了多类型建筑能源系统中的工程应用经验,为推动"源-网-荷-储"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丁肇豪教授作题为《适配智算中心特性的算力-电力安全协同运行:现状、趋势与挑战》的报告。报告从算力侧底层执行逻辑出发,探索适配智算中心运行特性的算力-电力协同优化路径,开展了负荷可调能力边界刻画、算力调度驱动下的智算负荷管理与调控、算-电-储协同运行与联合优化方法三方面创新性研究工作,实现了智算负荷的可靠管理与灵活调控,为构建“算-电协同”的新型电力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西安交通大学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模型研究中心主任李飞作题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韧性A智能体:架构、关键技术与落地实践》的报告。报告构建了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韧性AI智能体的整体架构,结合在南网、江苏电网等地实践案例,系统性阐述了安全韧性AI智能体的智能感知、自主决策、隐私协同与信任保障等核心技术,并分享了其在故障自愈、新能源调度及虚拟电场等方面的典型落地应用,为构建高弹性电力系统提供了智能技术新范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孙树敏作题为《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安全稳定运行探讨》的报告。报告深入剖析了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带来的电网安全挑战,结合山东电网分布式光伏调度管理经验介绍了分布式光伏的调控运行方式,分享了山东电网在分布式光伏系统接入、汇集升压、分级调控、独立构网等多方面的技术路径与示范应用情况,为破解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并网引发的系统安全稳定问题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与实践路径。

     会议期间,专委会组织召开西班牙葡萄牙大停电事件专题研讨会。邱爱慈教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国平,国家能源局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阎秀文,别朝红以及国家能源局、高校、电力企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如何通过设置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发展指标,在‘十五五’规划中综合考虑常规电源规模、新能源涉网能力与电网网架强度,实现统筹发展与安全、衔接规划与运行的目标,避免发生大停电事故”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