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露天煤矿隶属于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坐落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腹地,矿区面积21.35平方公里,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吨级现代化露天煤矿,肩负着保障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煤炭供应稳定的使命。截至2024年,累计探明资源储量8.12亿吨,保有资源储量3.94亿吨。2023年8月,南露天煤矿成功获批200万吨的产能核增,年生产能力提升至2000万吨。2024年,南露天煤矿顺利完成2000万吨产能稳产达产的目标。
近年来,南露天煤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生产布局,激发科技动能,切实履行央企责任,着力擦亮“绿色名片”、体现生态价值、锚定发展目标,全力走出一条适合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子,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南露天煤矿沿帮排土场
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南露天煤矿坚定践行国家电投人做好祖国北疆“青山卫士”的崇高使命,以打造北方高寒地区绿色矿山标杆为目标,按照“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技术路线,通过3公里土壤调查取样,系统实施地形重塑、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六大工程,构建“近草原、自维持、免维护”的生态系统。2018―2024年,累计治理16607亩,投入3.84亿元,实现到位台阶治理率100%、植被覆盖度超90%、腐殖土利用率100%、水土流失治理率95%以上,土壤养分提升1―2个等级,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3.3%。
修复后矿区形成草原生态廊道,生物多样性接近自然生态,松雀鹰、狐狸等野生动物数量增加,红嘴山鸦等“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陆生野生动物重现。通过设置野生动物投喂点促进人地和谐,治理成果被列为全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地方带来显著生态效益与社会认可。
南露天煤矿西四排土场
提档升级,擦亮绿色矿山新底色
绿色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绿色矿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南露天煤矿将绿色矿山建设贯穿发展全程,在复垦基础上打造花园式矿区。
对复垦排土场及周边实施绿化美化,栽植蒙古栎、五角枫等乔木1万余棵,紫丁香等灌木4000余棵,铺地柏等绿篱花卉3万余平方米,配套建设步道、水系等设施,形成四季景观的生态公园,实现“绿动未来”体验区。2024年利用400亩排土场种植燕麦,2022―2024年通过牧草及沙棘销售创收33.5万元,推动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南露天煤矿沿帮排土场顶部
科技引领,汇聚绿色转型新动能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矿业的绿色转型进度也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无疑是这场转型中最有利的“助燃剂”。南露天煤矿瞄准业界发展前沿,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煤炭生产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推动煤炭生产智能化升级。一是构建智能平台,引进国内首个露天矿山全要素融合的“尧光一号”数字化平台,实现资源统筹调配和集中管控,获集团科技进步奖并入选2024年物联网典型案例。二是突破无人技术,2024年8月启动全国首个露天煤矿全标段无人驾驶剥离项目,实现三编组7×24小时常态化作业;同步应用煤仓清理机器人自主疏堵和输煤系统无人值守技术。三是创新绿能交通,投用世界首台120吨纯电动矿用车,据测算,单车年碳减排能力可达1100吨以上;引进首台百吨级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矿用自卸车,与同级别燃油自卸车相比,预计全年可降低碳排放约1700吨;部署全国首台百吨级纯电动双向无人驾驶矿用车,搭载轮毂电机提升运输效率5%;运用分布式供电技术实现动力输出,为国内百吨级矿用自卸车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南露天煤矿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好绿色矿山建设支持政策,持续发挥科技创新对矿山建设的强力赋能,全面提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向着建设“安全、智能、绿色、高效”一流矿山目标迈进,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