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神铁路神朔线府谷站区孤山川站宛如一颗镶嵌在西煤东运大动脉上的璀璨明珠,承担着煤炭运输的重要使命。截至5月14日,年累计发运量207.3万吨,同比去年同期增长80.82%。
随着煤炭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孤山川站6道煤专线原有的轨道线路设施逐渐老化,道床、道砟板结问题严重,如同一位疲惫的老者,难以承受日益增长带来的运输压力。
为了提升运输效率,保障煤炭高效、安全输送,府谷站区积极响应公司战略部署,一场煤专线升级改造的战役就此打响。
孤山川站的会议室内,堆满了图纸和资料。墙壁上,挂着6道煤专线的详细站线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符号和数据。府谷站区副主任张晓斌神情严肃,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说道:“这次升级改造,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施工顺序要合理安排,确保工程有条不紊地推进。”
5月13日清晨6时,施工人员们如同出征的战士,早早地来到孤山川站6道煤专线的施工现场,准备迎接一天的挑战。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施工正式开始。
在更换轨枕的施工现场,工人们两人一组,手持撬棍,用力地撬动着那些已经与道床紧密粘连的旧轨枕。“嘿哟,嘿哟”,他们齐声喊着号子,沉重的轨枕在他们的用力下缓缓移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孤山川站站长孟占全在一旁紧紧盯着,大声喊道:“大家注意安全,撬棍一定要拿稳,防止滑落伤人!”他的声音在嘈杂的施工现场格外清晰。
图为清筛机正在对道砟进行清筛回填
巨大的清筛机轰鸣着,伸出筛网般的“手臂”不停地抖动,将板结的道砟筛落,留下干净的石子,扬起的灰尘在空气中弥漫,机油味、煤灰味相互交织,刺鼻的味道直冲鼻腔。
新轨枕被整齐地码放在轨道旁边,它们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等待着被安放在合适的位置。施工人员们用起重机将新轨枕吊起,在空中缓缓移动,然后精准地放置在预定位置。每放下一根轨枕,张晓斌都会仔细检查其位置是否准确,与轨道的连接是否紧密。
“轨枕间距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来,不能有丝毫偏差!”张晓斌在一旁严格把关,他的眼睛紧紧盯着轨枕,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在心里。
轨枕铺设完毕,孤山川线路工区对线路进行最后的勘查。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烘烤着大地,工人们的身影在铁轨间穿梭,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工作服,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专注的神情。他们用专业的测量工具,仔细记录下每一处数据,为改造后的顺利开通做好充分准备。
图为作业人员正在测量轨距
线路钻眼犹如为线路开启重生之门。钻眼工人吕如秦和邓超,手持沉重的钻孔机,稳稳地将钻头对准轨枕预定位置。“嗡嗡嗡……”钻孔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钻头飞速旋转,与轨枕接触的瞬间,火星四溅。吕如秦全神贯注,紧紧握住钻孔机,身体微微前倾,眼神紧紧盯着钻头,仿佛要将所有的力量都注入其中。
工长刘挨平在一旁密切关注着,大声提醒:“注意垂直度,保持匀速!这关系到后续螺栓的安装,可不能有丝毫偏差!”在高温和噪音的双重考验下,邓超的脸上布满了汗水,但他没有丝毫懈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钻孔在他们的努力下诞生。
锯轨是重塑线路脊梁的关键环节。巨大的锯轨机被缓缓推到指定位置,切割片闪烁着寒光。赵永富启动锯轨机,切割片飞速转动,与钢轨接触时,发出尖锐的摩擦声,一道道火花如流星般飞溅而出。
“注意控制切割速度,别着急,保证切口平整!”张晓斌时刻紧盯锯轨过程,确保每一处切割都符合标准。锯轨产生的高温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燥热,一根又一根老化的钢轨在他们的巧手下被精准截断,等待着新轨的替换。
轨距的精准把控是保障列车安全行驶的关键。孤山川线路工区的测量员们,手持轨距尺,在狭窄的轨道间来回穿梭。他们蹲下身子,将轨距尺轻轻放在钢轨上,仔细读取刻度,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严谨。
图为施工作业人员正在对钢轨进行连接
安装夹板,是让轨道紧密相连的重要工序。工人们两人一组,抬起沉重的夹板,小心翼翼地将其放置在两根钢轨的连接处。然后,迅速拿起螺栓,依次插入夹板和钢轨的预留孔中。他们用扳手用力拧紧螺栓,每一下都倾注着全力,确保夹板与钢轨紧密贴合。
锚固螺栓如同线路的根基,其质量直接影响轨道的稳固性。赵东东将事先准备好的锚固材料倒入轨枕的螺栓孔中,然后迅速插入螺栓。工友们用工具轻轻敲击螺栓,确保锚固材料均匀填充,与螺栓和轨枕紧密结合。
“注意观察锚固材料的凝固情况,一定要保证螺栓牢固!”张晓斌时刻关注着锚固过程。经过工人们的精心操作,一根根螺栓被牢固地锚固在轨枕上,为轨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整治轨道几何尺寸是整个工程的收官环节,也是确保线路质量的关键一步。工人们再次拿起测量工具,对轨道的高低、水平、方向等几何尺寸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他们根据测量数据,使用起道机、拨道器等工具,对轨道进行精细调整。
“这边轨道有点低,起道机再顶高一点!”“方向稍微偏了,拨道器往左边拨一点!”工人们相互配合,在落日下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
图为小型换轨机正在更换轨枕
经过日夜奋战,5月14日14时,孤山川站6道煤专线升级改造工程终于顺利完成。翻新的1080米线路在阳光下闪耀着崭新的光芒,仿佛一条黑色的巨龙,蓄势待发;新更换的1556根轨枕整齐排列,如同精锐的士兵,整装待命;清筛回填的1828方道砟,让道床恢复了弹性,为货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不仅是一段铁路线路的焕新,更是铁路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他们对铁路事业无限忠诚与担当的有力见证。每一颗螺丝的拧紧,每一寸轨道的校正,都凝聚着他们对能源保供运输使命的深刻理解和执着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