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机械清筛的“明”与“暗”

2025-05-16

在铁路线路蜿蜒穿行的群山中,隧道机械清筛作业如同在黑暗中绣花——既要直面伸手不见五指的幽闭环境,又要精准破解道床板结、机械故障等“暗礁”。近日,铁路装备府谷段隧道机械清筛车间在老牛湾隧道上演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硬核较量:从调度命令下达时的全员战备,到机械故障时的抢险抢修,再到作业质量验收合格后的晨光初绽,作业人员用头灯的光束、设备的轰鸣与协作的默契,在千米隧洞中勾勒出新时代“大机人”“以明破暗、以智取胜”的奋斗剪影。

7时39分,龙王渠站,调度命令下达,简单的调度命令,如同开启战场的信号弹,让府谷段隧道清筛车间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隧道口,车号020110的清筛机喘着粗气启动,柴油味混着晨雾在钢轨间弥漫。作业人员最后一次检查装备——头灯电池是否满格,手电筒开关是否灵敏,对讲机频道是否一致。这些陪伴他们征战过十余条隧道的“老伙计”,即将再次直面黑暗的考验。

隧道里的黑“暗”

8时10分,当机械车组缓缓驶入老牛湾隧道,浓墨般的黑暗瞬间将其包裹。车头两盏探照灯像两把生锈的剪刀,勉强裁开前方五十米的黑幕,更深处的隧道藏在阴影里,像一头蛰伏的巨兽,令作业人员神经紧绷。

图为职工正在观察隧道内机械清筛机作业状况

8时50分,突然,清筛机的挖掘链卡住,机器发出刺耳的异响,转速表指针剧烈摆动。张一弓迅速停机,清筛机车长赵明抓起手电筒冲向挖掘链,一束束灯光汇聚在挖掘链上,发现道砟中混入的几块坚硬石块卡住了链条。赵明与武奇桐迅速拿起撬棍和锤子,一边清理石块,一边检查链条的损坏情况。经过15分钟的紧张抢修,挖掘链恢复运转,机器再次启动,继续在黑暗中前行。

9时20分,在隧道内K241+100处进行捣固作业时,一股刺鼻的烟雾突然出现,DC-32捣固车突然熄火,全身瞬间失电。工长王亚栋立刻察觉异常,立即指挥车辆周边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随后,他迅速联系白锐对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是作业电源主保险烧断。而后在有限的空间内快速完成更换,并进行检测,确认无误后重新启动作业。

隧道里的光“明”

在隧道的明暗博弈中,该作业车间以“明”为刃,构筑起坚固防线。作业前,精细的组织方案早已成型,针对老牛湾至龙王渠下行作业地段,技术人员提前标注道床板结区域,明确单捣地段作业标准。清筛机推进速度、捣固车作业频次,每个环节都精确规划。“我们把流程拆分成小项,各小组各司其职,像齿轮咬合般紧密。”车间主任陈德华介绍。这张无形的“作战图”,让作业在黑暗中也能有序推进。

图为隧道内正在进行线路机械捣固作业

作业现场,安全员张龙手持检测仪,实时监测一氧化碳浓度、机械状态。他的对讲机不时传来呼叫,一边回应,一边用手电筒巡查。车头灯、机械警灯交相辉映,将作业区域照得亮如白昼。作业人员通过灯光信号沟通,一旦有人进入危险区,头灯晃动或警灯闪烁便会发出警示。灯光所及之处,每个操作都在“光明监督”下进行。

隧道里的“明”“暗”交锋

隧道内,“明”与“暗”的较量在光影交织中愈发激烈。灯光照亮处,清筛机轰鸣着撕开板结道床,捣固车精准调整轨距;而阴影里,湿滑的钢轨泛着幽光,道砟中暗藏的石块随时可能引发机械故障。作业人员既要紧盯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又要用头灯扫射每个可疑的黑暗角落。王海瑞的手电筒光束突然定格在钢轨连接处:“停!这里连接线断了!”话音刚落,五六个头灯立即聚拢,光斑交叠处,果然发现一处断开的连接线。

图为线路机械清筛作业中灯光交叠场景

新职工赵立国在运送工具时,头灯突然熄灭,整个人瞬间被黑暗吞噬。就在他踉跄着要撞上障碍物时,三道光束同时从不同方向射来——赵明飞扑拽住他的胳膊,王亚栋用手电筒锁定危险区域,武奇桐则立即抛来备用头灯。“在这里,光明就是第二条生命线。”赵明喘着粗气提醒道。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作业中,府谷段隧道车间在明暗交错中,以灯光为眼穿透黑暗,以安全管理为盾抵御隐患。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完成清筛重任,更用行动诠释了每一次在隧道中“明”与“暗”的坚守,为铁路安全畅通筑牢基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