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新疆戈壁滩,狂风时常裹挟着黄沙肆虐,这里是能源开发的战场,也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新疆能源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由电工转型为矿车司机的安旭,就在这片土地上,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一段从电工到矿车司机的“跨界”逐光之路。
图为红沙泉一号露天煤矿采剥作业现场
“安旭,2号挖掘机所在作业区域炮坑数量较多,车辆极易陷入。需安排驾驶技术娴熟的驾驶员前往操作。目前,安排你驾驶5号车前往2号挖掘机处进行装料作业。”对讲机里传来队长急切的声音。
“收到,马上过去!”安旭干脆地回应后,迅速启动车辆,朝着指定区域赶去。一路上,他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术,巧妙地避开了一个个炮坑,顺利把车开到了2号挖掘机的装车区。4月30日,矿区接到了一项紧急的煤炭外运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安旭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高效完成了部分运输工作,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能力。
时间回溯到2024年,安旭以高级电工的身份踏入这片能源热土。彼时的他,怀揣着对技术的热爱与执着,在电气领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从电工转型为自卸车司机,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跨领域之路。
图为安旭正在调试无人驾驶自卸车
从电气技术到机械操作,其中的跨度犹如鸿沟。技能的差异、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还有体能与心理上的重重挑战,都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面前。但安旭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沉浸在钻研与学习中。白天,他紧紧跟着自卸车,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设备的运行,仔细记录每一个数据,然后利用休息时间,将这些数据整理分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数据模型。夜晚,当别人都已进入梦乡,他还在昏暗的灯光下研读《矿山机械自动化控制原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故障分析案例,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舍友常常感慨:“从没有见过这么爱钻研、肯钻研的人,有这种学习劲头的人,我是第一次遇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10月,安旭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验——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矿山生产集控员”这一高难度赛项中,他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高手,毫不畏惧。该赛项要求选手不仅要精通智能化矿山系统的远程监控与调度,还要具备快速诊断和排除复杂故障的能力。在“设备远程监控与智能诊断”环节,安旭敏锐地捕捉到数据异常。他凭借着电工时期对传感器信号的深刻理解,迅速判断出某处传送带速度反馈滞后并非机械故障,而是通讯干扰导致的数据失真。这一精准的判断,让他仅用6分23秒便锁定故障点。最终,他以总分第二的优异成绩为集团公司赢得了荣誉,充分展现了当代技术工人“既懂操作、更精智能”的复合型素养。
图为安旭正在对自卸车进行检查
载誉归来的安旭,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而是立刻投入到了技术推广工作。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分享给更多的人,才能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针对矿区自卸车频繁出现异常报警、影响生产进度的问题,他深入调研、反复试验。结合自卸车液压系统特性和智能化监控数据,他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据异常联动分析法”。为了让更多同事掌握这项技术,他采取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地指导操作要领。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已有12名同事熟练掌握了这套方法,车辆异常报警的平均处理时间缩短了40%,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日常工作中,安旭依旧保持着那份对技术的钻研热情和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每一次车辆出现故障,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并解决。他的这种敬业精神,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
图为安旭为班组职工传授经验
如今,翻开安旭的朋友圈,每一条动态都充满了阳光与正能量。从备战技能竞赛的日常训练,到获奖后的心得分享,他用文字记录着每一个重要时刻。“比赛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心态的较量”“感谢所有指导过我的前辈”......这些话语背后,是他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
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安旭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跨界不是简单的职业转换,而是在不同领域中不断探索、融合与创新。他驾驶着矿车,朝着煤海深处稳健前行,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征程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坚实车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