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4点,寂静的夜被手机铃声划破。我用手机灯光照在女儿恬静的脸庞上,心中满是不舍。作为府谷站区的一名新闻宣传员,我深知责任在肩,迅速起床整理行装,背着相机赶往府谷站区会合点。
此时城市尚在酣眠,站区门口,站区主任王亚峰已身着防护服、手持安全帽在车旁等候。我嘟囔时间还早,他神色凝重地回应:“5点到10点是天窗点作业时间,我们距离蛇口峁隧道还有50多公里,必须提前一小时出发,才能确保准时到达。”此时我才注意到,他的眼神略显疲惫,但坚定的眼神却未有丝毫动摇。
当大多数人还陶醉在“五一”假期的惬意之时,神朔铁路府谷站区的值班人员已投身在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现场。远处山峦在星光下影影绰绰,隧道口灯光似灯塔,照亮这片火热的施工场地。
5时许,天色微亮。随着天窗点“封锁命令”的下达,由294人组成的施工队伍整齐有序地集合完毕,有条不紊地向隧道进发。
图为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施工作业现场
一进入隧道,昏暗的光线瞬间将大家笼罩,潮湿和铁锈味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各施工单位迅速奔赴各自作业地点,刹那间,机械轰鸣声、对讲机联控声、钢耙子与石砟的碰撞声,瞬间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实干战歌。激光水平仪打出绿色整齐的线段,鲜红的防护灯在昏暗中闪烁,橙色与蓝色的安全绳相互交错,仿佛特意为这一天增添的节日氛围。
紧张忙碌的施工现场,王亚峰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迈着坚定的步伐,穿梭在各个施工区域之间。他的目光如炬,时刻关注着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任何细微的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这里淤泥必须清理干净,可别马虎。”王亚峰严厉地对正在清理排水沟的工人们说。排水沟里满是淤泥,散发着阵阵刺鼻的气味,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污浊。工人们弯着腰,手中的铁锹用力地铲着淤泥。
我还在寻找拍摄的角度时,王亚峰已经往前面走去,我急忙跟上去。在凿毛作业区,凿毛机高速运转,尖锐的钻头飞速撞击隧道壁,“哒哒哒”的声音震耳欲聋,溅起的石屑如细密的雨点四下飞溅。王亚峰神情专注地盯着每一个细节,他提高音量大声说道:“凿毛的深度和密度一定要达标,这关系到后续衬砌的粘结效果。”他继续叮嘱道。
工人们纷纷点头,手上的动作更加细致专注,凿毛机的“哒哒”声也愈发坚定有力。
图为王亚峰正在盯控施工作业
我跟在王亚峰身后,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敬佩。他一边走,一边跟我介绍着隧道的情况:“这条隧道太重要了,它关系着整个西煤东运的大动脉。咱们必须得细致,不能有一丝懈怠。”说话间,他又停下脚步,仔细查看一处施工细节。
在隧道拱顶,一群工人正围着渗漏水点忙碌着。滴滴答答的渗水落在脚手架上溅起水花,在铁轨间蓝色防水布上聚成小洼,泛着微光。“这处渗漏得赶紧处理,久了会影响隧道结构。”王亚峰严肃地对施工负责人说道。
这时,站区技术室副主任王学军和安监室副主任燕小龙从对面赶来。王亚峰思索后说道:“让施工单位彻底排查,看看是不是活水渗漏,这地方要不要留出水点,得想个办法。”王学军迅速翻开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病害位置,燕小龙则熟练地用手机拍照,这一系列动作配合默契,是长期工作形成的职业本能。
图为施工作业人员正在对渗漏水点进行整治
不远处,几个工人正在进行锚杆注浆作业。一根粗壮的锚杆被缓缓吊起,在几名工人的合力操作下,慢慢对准预先钻好的孔洞将锚杆精准地插入。注浆机发出低沉的“嗡嗡”声,浓稠的浆液顺着管道缓缓流向锚杆孔洞。王亚峰蹲下身子,凑近正在注浆的锚杆,仔细查看浆液是否均匀。
连接筋焊接处,火花四溅,拱顶下的工人正专注地进行焊接作业,我拿出相机,想近距离拍摄像“打铁花”般洒落的火星,王亚峰一把拽住我说,“可不能到跟前去,这很危险,离远一点拍。”我紧张地后退几步。他又提醒:“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脚下,小心绊倒。”他这样一说,我才回想起一路走来,施工区域摆满了各种器具,大型作业车、小推车、电缆线等铺满了地面,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地绕过工具或在器具间狭小的缝隙中跨越。就是这样的道路,却从未有人退缩。
9点40分,“天窗”将近尾声。机械作业车率先下道,平板小推车载着工器具驶出洞外,组合式脚手架在众人合力下平稳移至安全地带,施工作业人员有序撤出,在隧道口整齐列队,施工负责人点名收队,确保人员、器具全部撤离。我举起相机,他们有些腼腆地伸出满是污渍的手,试图擦拭脸上的灰渍。
图为施工作业人员点名收队现场
这一天,完成了衬砌凿毛140㎡、锚杆注浆9根、植筋136根、连接筋焊接48米、42小导管安装21米、水沟清理120米,锚杆钻孔安装31根,12钢筋网绑扎15㎡,锚杆拉拔6根。而距离2029年全面竣工,还有1500多个日夜。
在这个特殊的“五一”劳动节,我见证了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他们以实际行动,为西煤东运的“咽喉”注入新的活力,为能源保供筑起坚实的壁垒。而王亚峰和他带领的府谷站区,用专业、专注和坚守,为蛇口峁隧道病害整治工程保驾护航。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蛇口峁隧道必将焕然一新,继续为国家的能源事业发挥重要作用。而这个“五一”,也将成为我心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时刻激励着我,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下更多平凡劳动者的不凡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