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保卫战

2025-04-01

3月26日,黄骅港生产指挥调度大厅的电子屏映着跳动的船舶数据。值班主任杜玉鹏正盯着监控画面时,外轮代理公司的宫福贵经理抱着卷成筒状的锦旗快步走进调度室。

“杜主任,这是船员们托我送来的。”宫经理将锦旗展开,上面“及时联动 排忧解难”八个大字格外醒目。他激动地说:“上周那艘船上突发眼疾的船员,多亏了你们连夜协调啊!”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救援。

时针回拨到两天前的深夜。“新一海17”轮船员郑某在机舱检修时,右眼不慎溅入铁屑。起初他并未在意,可12小时后,情况急转直下——他的眼球开始渗出脓液,视野被血色笼罩,体温也飙升至39度。

图为黄骅港外轮代理公司送锦旗

“必须立即送医!”船长心急如焚,立刻拨打黄骅港生产指挥中心的24小时值守电话。此时,“新一海17”抛锚点距离码头16海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海上救援就此展开。

海上救援应急预案随即启动。16时15分,调度员刘彦平同时打开三个通讯频道,一边监听气象预报,一边协调“黄骅拖7”轮顶着7级风浪出航,电脑屏幕上正生成着最优救援路径。

与此同时,医院的眼科急救人员通过视频远程指导船医为张某进行眼部冲洗。

图为“神华拖7”出港救援画面

“神华拖7”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艰难前行,宛如醉汉般颠簸。大副王伟双眼紧盯着浪涌间隙,抓住转瞬即逝的平缓期,果断下令:“右满舵!全速贴靠!”拖轮慢慢贴近“新一海17”轮。水手王建军在巨浪砸下的瞬间抛出缆绳,成功完成停靠。

“伤员转移!”王伟的喊声混杂着浪涛的轰鸣。担架刚悬在舷边,突起的暗涌让两船剧烈碰撞,王伟立即加大马力稳住船身,最终伤员被安全转移至拖轮。

图为“神华拖7”正在接救受伤船员

值班调度员刘彦平紧紧盯控着电子海图,指挥“神华竣1”轮让清航道,为“神华拖7”轮疏通出一条畅通的海上生命通道。

这场“生命接力”争分夺秒:17:32伤员登轮,18:55靠泊拖轮工作船码头,19:10救护车抵达医院。手术室里,主治医生从郑某角膜上取出的铁屑已锈蚀发黑,不禁感叹:“再耽误两小时,视神经就会不可逆损伤。”

此刻,生产指挥中心“应急响应时长”定格在1小时38分。

“关键时刻顶得上,靠的是平时的千锤百炼。”刘彦平事后坦言。作为公司值班调度,他参与过数十次海上救援。“神华拖7”轮能高效完成任务,源自黄骅港制定的多项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全面覆盖船舶调度应急指挥、船舶代理公司协调整合、多家单位应急协同,形成了“港-航-船-医”纵向链条。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枢纽,黄骅港务始终将“生命至上”奉为圭臬,积极践行社会责任。2024年以来,公司已执行海上应急作业任务14次,出动拖轮30艘次,救助遇险船舶6艘次,救助病伤船员8人次,还多次在极端天气中保障海上交通安全。

这场“眼睛保卫战”,是黄骅港务践行社会责任,树立使命担当的缩影。无论风浪多大,总有人用生命守护生命,用信念摆渡希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