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2021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阿生青代表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地问。阿生青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比较实惠,一晚上就一度电、几毛钱。”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考察期间,专程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新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建设好,保质保量让村民们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3月25日正午时分,班彦新村一座座院落依次排开,屋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如今的班彦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安全、绿色的电热炕和光伏发电,实现了烹饪、清洁取暖及交通出行“零碳”排放。
“以前一到冬天就得烧火炕,火炕会冒烟,既不卫生也不环保。”想起烧火炕的日子,班彦村村民吕志伟深有感触。2018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班彦村实施整村“柴改电”项目,村民们都用上了电热炕。
班彦村曾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一部分,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多年来,国网青海电力结合班彦村用电需求和产业发展规模,推动实施了电网改造升级、整村电热炕、“光储一体化”污水处理、“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示范等多个电力助力乡村振兴项目。这个曾经地处大山深处的村落,实现了从土炕到电热炕,从旱厕到水厕,再到如今整村用上绿电的蜕变。
走进村民吕志平的农家小院里,青稞酒香气扑鼻。一大清早,吕志平就在自家酩馏酒坊里忙活,把酿酒原料放到电蒸锅里,加好冷却水,按下电蒸锅开关,一股浓郁的酩馏酒便流到了酒坛中。
今年春节前,吕志平接到不少新订单,过了农历正月初八,酒坊就恢复生产了。他每天十分忙碌却乐在其中,“这酒主打一个‘绿色’招牌,不愁卖。”吕志平笑呵呵地说,酿酒工艺传承古法,酿酒装备全部电气化,用的都是屋顶光伏发出的绿电,加上青稞、豌豆等纯粮食原料,酿出的酒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喝了不上头。
2018年返乡创业的吕志平,每年单靠酿酒就能挣5万多元。2023年,他将传统古法酿酒装置换成电锅炉和电蒸锅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2024年净收入超过了7万元。
2022年以来,国网青海电力充分挖掘清洁能源发展潜力,在屋顶、空地、停车场等空间探索新能源多场景应用,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用户侧储能、“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等,在班彦村整村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并网型微电网,全村实现100%绿电全时段供应。
2023年12月,“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项目在班彦新村全面投运。国网青海电力在班彦村建成以台区为单位的电网状态实时感知、用电情况动态感知、用电异常情况提前预警的智慧微电网,实现终端“零碳”用能。该项目以村级扶贫光伏发电项目为基础,新建78千瓦低压分布式光伏、36千瓦车棚光伏以及1套100千伏/200千瓦时用户侧储能装置,形成一个可持续输出绿电的微电网,不仅满足了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余电还能送上大电网。
班彦村村史馆一楼有一块硕大的显示屏,触控操作屏上的“源网荷储”微电网一体化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清晰显示着村内储能电量、充放电次数等数据。“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是微电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对全村‘源网荷储’实施一体化调配,助力村里的各类光伏发电就地消纳和平衡。”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杨素民介绍。
“光伏板发的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万余元。”班彦新村党支部书记仲关因保说,全村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安装了光伏板,村民使用的全是光伏发电,不仅烹饪、清洁取暖及交通出行等方面是清洁用能,平均每户每年还能获得2500元的光伏收益。班彦新村成为青海省首个高原“零碳”乡村。
智慧微电网让村民用能更清洁,也带动了村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每逢假期,不少游客来班彦新村参观游玩,体验土族民俗、品尝特色美食,村里的“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满足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需要。
“光伏发电落地以后,就像屋顶上‘种庄稼’一样,家家户户年年有收益。2024年,我们全村使用绿电79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97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8吨。村里已形成八大产业,村集体年收入达到6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在班彦村当了5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仲关因保,切身感受到乡亲们钱包鼓起来、精神头足起来的变化,“每天唱着‘花儿’做盘绣,日子过得美滋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