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延煤炭西湾露天煤矿纵横交错的运输动脉上,总能看到一个身着反光工装的身影,在晨曦微露中便开始忙碌。他,就是秦伟,人称“秦三问”。每班必问设备状况、必问同事需求、必问安全细节,这就是“秦三问”名字的由来。他,用十五年的光阴在煤海深处书写着当代矿工的奋斗传奇。
图为秦伟使用对讲机指挥现场矿卡运行
2008年,25岁的秦伟第一次握住矿用卡车方向盘时,或许未曾料到,这份“与钢铁为伍”的工作,会成为他毕生的事业追求。从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到国家能源集团的金牌班组长,秦伟用汗水在煤层褶皱里刻下了成长的年轮。
矿坑在朝阳下显露出地质剖面般的肌理,秦伟已开着指挥车沿着运输主干道缓缓下行。对讲机里陆续传来早班司机的报到声,他习惯性地摸了下左胸口袋,那里装着两个孩子给他画的“安全守护符”。车灯扫过2号运输坡道,他猛地刹车。昨夜暴雨冲刷的边坡上,几块碎石正悬在运输干道边缘。“调度调度,请安排工务段加固边坡。”
在运输段交接班区,“秦三问”的言行总是充满温情。他会踮脚为身高1米9的张师傅正一正安全帽,转身又帮新来的卡车司机小李扣紧反光背心的卡扣。
“王哥,你的水壶水够吗?不够随时找我。”“小刘,昨天说的那个落斗异响,我等会跟你车一起检查,你也要时刻记着,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烈日将矿卡轮胎烤出橡胶味,2号电铲突发故障让生产运输警报骤响,“秦三问”的“动态车铲匹配”方案大显身手。他手持对讲机奔走在各作业平盘,工装后背的盐渍随着动作裂成龟甲状,在紧急调配车辆时,再次发问:“这几台备用的车设备状况怎么样?将一周内的点检记录拿给我!”
在他磨得发白的工装左内兜里,藏着一本用防爆塑料袋包裹的皮质笔记本,封面烫印的“安全日志”字样已被煤灰浸染得斑驳。翻开这本2021年启用的记录册,每一页都是“秦三问”安全生产的微观图谱:
第76页(2022.11.23)极寒天气热车操作实录。XDE240矿卡液压油温需达45℃方可起步——油温表第二格半;挡风玻璃除冰配方试验:75%乙醇+25%甘油效果优于工业融雪剂……
第122页(2024.7.9)班组成员状态跟踪。马永飞今年体检显示血糖偏高,订低糖班中餐;未出徒大学生刘雨轩夜班犯困,要求其师傅及时关注上岗前后生活作息。
……
燃油消耗管理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他通过优化空载路线和减少设备怠速情况,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而这背后,也离不开“秦三问”的坚持:“弟兄们,你们对承包设备现在的油耗情况满意吗?有没有更好的节油建议?我们的设备在怠速时有没有浪费燃油的情况?能不能通过调整操作习惯来减少怠速时间?”据2024全年燃油消耗统计表显示,通过优化空载路线和减少设备怠速情况,班组成员的油门踏板仿佛装上精准刻度尺,燃油单耗同比下降约10%!
“不是传感器故障,是散热片积垢。”他摘下手套触摸液压油箱外壳,又抽出红外测温仪扫描管路节点,要求今天开始增加高压气枪清洁频次。铲长老王望着他工装后背凝结的白色盐霜,突然想起什么:“秦班,去年夏天也是你在这辆车底发现断裂的悬架螺栓……”
图为秦伟检查矿用卡车底部管路
他积极响应安全隐患“三必查”行动,并参与拟定“三车一证”工作法,将XDE240矿用自卸卡车标为红黄绿三色,通过实时监测、更新车辆状态,将事故预防从“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警”。班组创下的安全生产1500余天纪录,正是对这份坚守的最好注解。
班前会议室荣誉墙上,从“技术比武标兵”到“金牌班组长”的奖杯,见证着这位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蜕变。“设备、兄弟、安全,缺一不可!”这位80后班组长说这话时,目光穿过值班房窗户,望向矿区内井然有序的三编组无人驾驶矿卡。
在无人驾驶试验段,对讲机频道内无人驾驶运维人员的回复速度,早已跟不上“秦三问”的发问频率。记得那个沙尘天,秦伟趴在滚烫的驾驶舱地板上,用耳朵判断无人矿卡转向异响,沙粒夹杂着煤尘在工服褶皱里簌簌滑落。当首列编组无人矿卡成功运行时,他把妻子绣的平安结系在5G基站天线杆上,红穗子在风中舞成火焰。
落日将西湾露天煤矿坑染成琥珀色时,秦伟时常站在观礼台上俯瞰这七纵八横的运输道路。当最后一辆矿卡完成交接时,他打开手机,锁屏壁纸赫然是班组成员在一次交接班间隙用矿坑积水的倒影拍摄的创意合影......这位在煤海奋战了十五载的“钢铁驼铃”掌舵人,于乌金煤海的经纬间,每一个坐标都见证着其能源保供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