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公司灵活低碳热电联供技术达国际领先

2025-03-27

3月19日,福建公司所属泉州电厂“基于能级双维匹配的灵活低碳热电联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科研团队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全面推广运用,构建了一套“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系统优化”的完整产业生态,标志着我国在火电机组大流量多参数工业供热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图为生产人员现场查看供热系统参数

作为破解工业供热与机组调峰矛盾的创新实践,该项目针对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的传统桎梏,创新性地提出了供热温度、压力“双维匹配,梯级利用”的技术路线。通过构建背压机供热、汽机本体抽汽+蒸汽再热/烟气再热等多元供热体系,配套开发高效储热-压缩空气储能耦合系统,实现了热电解耦运行与瞬稳态灵活调峰的双重突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首创的适用于高温差、宽流量的U型结构汽汽换热器、汽机侧蒸汽能量再分配系统,以及新型高效大流量抽汽汽轮机,构建起完整的能量梯级利用技术链,精准解决了供热能级错配难题,提高了工业供热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实现供热运行的经济调度。

该项目在福建泉州公司#1、#2机组应用后,平均降低供电煤耗28克/千瓦时,年降低成本约7119万元,年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达25万吨、800吨和700吨,为提高区域能源利用水平、减少区域碳排放强度作出重大贡献,并获中央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形成可复制的“泉电模式”。项目的关键设备技术同步在蓬莱、潮州、大板、王滩、七台河、北海等多家集团内外发电公司得到应用,机组煤耗下降6.45~15.73克/千瓦时,实现了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的目的。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专利申请62项,授权57项,发表论文58篇,核心期刊论文39篇,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能级双维匹配的灵活低碳热电联供关键技术体系。项目成果先后入选工信部《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版)》、中电联“供热改造示范案例”,项目先后获得科研团队及行业内专家的一致肯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