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天空下,风吟唱着西北边塞的诗篇,光绘就着东南沿海的画卷。从巢湖之滨到敦煌沙漠,从宿州平原到湛江海岸,再到湖南益阳的鱼米之乡,他的脚步跨越万水千山,汇成一条条输送光明与温暖的线路。他就是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电仪专业项目经理耿陈。
独行无惧,同行不怠
2013年盛夏,巢湖花山变电站的蝉鸣声里,初入职场的耿陈捧着半人高的竣工资料穿梭在厂区各个设备之间。这个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心里清楚:收尾阶段的工程,正是学习施工全流程的黄金课堂。在现场,他举着回弹仪穿梭在设备基础间,对照验收规范逐点检测混凝土强度值。一有机会便追着电气安装队核查预埋管件定位,笔记本上画满土建与电气交错的“战场地图”。项目总工笑道:“小耿这是把收尾现场当成了解剖室,硬是把建好的变电站又拆开学了一遍。”正是这种勤学勤跑的劲头,让他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淬炼,半年后,他被派往甘肃敦煌110kV新建变电站项目——去往这座古丝绸之路的枢纽、边塞诗篇的摇篮迎接新的挑战。
当耿陈踏进敦煌市政光伏产业园时,迎接他的是裹挟着砂砾的北风。本地同事笑着说:“在这地方搞基建,得学会和风沙掰手腕。”初来大西北的他始终记得入职时师傅的话:“在基建行业,图纸是死的,现场是活的。”这个来自南方的技术员没有被陌生的气候环境吓倒,背上工具包又开始在现场奔走起来。在新建项目现场,他像海绵般汲取经验:混凝土养护期追着监理学温控曲线绘制,设备安装时拽着老师傅问绝缘子选型要领。为了研究接地网焊接工艺,他顶着高温蹲在基坑边,对照《变电施工验收规范》仔细研究,工装后背析出的盐渍勾画出片片“等高线”。
园区内十余家单位同期施工,管理人员紧缺,作为技术员的耿陈主动承担协调工作,从供电公司到设计单位,从监理到施工方,多方学习和沟通不仅让他夯实了技术基础,更深入理解了施工组织设计与技术标准。两年间,这个曾被戏称为“传声筒”的协调员,淬炼出基建行业最珍贵的能力——在技术标准与施工现实间架设桥梁。当项目进入收官阶段,他已经可以承担起全站资料归档工作。西北的风沙锤炼了他的坚韧,独行的经历也为后来走上管理岗位奠定了基础。
2017年,湖南益阳渔光互补项目在三仙湖开工,耿陈担任项目总工。在带领技术员现场实地测量记录后,他敏锐地察觉到电缆的路径设计不合理:电缆路径在水上桥架间绕出了几个冗余的弧形,既增加成本又影响安全。在连夜召开的方案会上,投影仪光束穿透蚊虫密布的空气,耿陈将改良方案反复推演确认,在之后的会议上改动意见获得了各方一致同意批准,在节约人力物力的同时保障了工期。
以身作则,笃行实干
2018年,耿陈首次担任项目经理,主导芜湖无为输变电项目。从那以后,他先后参与合肥昆仑路110kV新建变电站项目、庐城110kV输变电项目、汤池110kV输变电项目建设。在此期间,除了组织施工、协调管理,他还注重培养新人,带出一批业务能力出色的一线建设人员。
在无为六店,面对新建变电站、新建线路、对侧变电站内扩建、线路改造等四个子项目的复杂工作内容,耿陈带领年轻的技术人员们梳理细化各项工作,指导他们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工期紧、任务重的压力下一次通过质检验收,顺利送电,获得各方一致认可。
在合肥昆仑路110kV新建变电站项目,耿陈参与导师带徒计划,带领新人熟悉工作流程,高标准施行项目建设规划。开工前,项目部组织团队对临建区域进行规划,对于临时修建的施工道路直接按复垦标准修筑,提前试验是否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对道路两侧的圆弧倒角以及面层收光等均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过程中,耿陈带领技术人员执行严格的安装标准工艺,最终高质量履约,并荣获当年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人员”。耿陈说:“当年的徒弟有的如今也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对技术的专业和对规范的敬畏就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原则。”
信仰为基,成长无界
自2022年起,耿陈连续三年在安徽电建二公司绩效考核中获评A级,成为团队中当之无愧的标杆。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技术攻坚还是项目管理,均展现出超强的执行力与责任感。2024年,耿陈以卓越的业绩与持续的突破,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公司“年度成长之星”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十一载扎根一线的肯定,更激励着他向更高目标迈进。
如今,汤池110kV输变电项目正在稳步建设中,这条涉及4个乡镇9个行政村,全长16.88公里的线路工程目前已完成59个线路塔中的55个塔基建设,工程进度正在全速推进。在轰鸣的机械旁,在杆塔作业现场,在办公会议室,总能见到耿陈穿梭忙碌的身影,他总是记录着项目进度,记录着建设过程,相册里却鲜有自己——他说:“杆塔线路的照片倒是不少呢。”
十一载时光飞度,每一个项目都承载了耿陈成长的印记。南海之滨的日出清晨到渔光互补粼粼的波光再到西北星辰闪耀的夜,在这跨越时空的征途里,每一根线,每一座塔,都是他对守护光与电的承诺。从此,光明常在,成为永恒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