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火车司机?他们是日复一日坚守岗位的责任担当者!正如俗语所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火车司机必须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的素质!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机车为伴,把自己的梦想定格在两轨之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机车乘务员,也是我们常说的火车司机。
他们手握闸把、精心操纵,穿山越岭、与风竞速,是拉动钢铁巨龙的“火车头”,是冲在能源保供最前线的坚守者,在包神铁路集团的千里铁道线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他们,是铁路线上最可爱的人!
在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的万南金泉折返所,狂风裹挟着沙粒,抽打着机车驾驶室的玻璃。机车乘务员张庆岗熟练地调整着列车运行速度,目光紧盯前方蜿蜒的铁轨。这里,是中蒙煤炭运输的关键枢纽。
数千万吨“乌金”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南下,张庆岗和他的同事们,是这条“钢铁动脉”的守护者。
图为张庆岗在操纵列车
张庆岗回忆起2018年刚入职时的情景,笑着指了指窗外被风沙染成土黄色的天空:“刚来的时候,一嘴沙子就是家常便饭。”在金泉折返所,每周有两次机车固定整备。张庆岗总是早早到机库,对设备进行保养、吹扫空滤、完成自检自修工作。凭借不懈努力与钻研,他从初出茅庐的学员,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机车司机,仅仅用了两年时间。
“一趟列车运行时间11小时,常常要穿越几十公里无人区,8、9级的大风更是习以为常。运行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瞭望,一旦遇到沙子掩埋钢轨而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张庆岗说道。夏季地表温度超过50摄氏度,冬季寒风刺骨,春秋季沙尘暴频发,这样的恶劣环境,考验着每一个铁路人。
“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没有阻挡张庆岗前进的脚步。2020年,他在机务分公司首届职工技术比武中荣获内燃机车司机二等奖,同年,在包神铁路集团首届职工技术比武中斩获内燃机车司机三等奖。2021年,他在‘国家能源杯’智能建设大赛中一举夺得内燃机车司机一等奖。2023年,他更是获得国家能源集团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工人号”机车司机长、青马学员……5年来,张庆岗身上的“名片”渐渐多了起来。
地处陕蒙交界的乌兰木伦折返所,一场运输效率的革命正在上演。随着HXN3内燃机车万吨列车常态化开行,包神铁路南线的运输能力被推向新高度。
乘务员陈坤紧握操纵杆,注视着监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是他第127次值乘内燃机车牵引的万吨列车。
图为陈坤和乘务员讨论机车操作办法
“以前觉得开内燃机车拉万吨是天方夜谭,现在成了家常便饭。”陈坤感慨道。创新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与磨合。陈坤清晰记得首次尝试内燃机车牵引万吨时的紧张场景:“当时,心里还是有点打鼓,毕竟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每一步都只能靠自己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尝试。”从对机车性能的反复调试,到对牵引方案的不断优化,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从模拟演练到实际操作,他逐渐掌握了内燃机车牵引万吨的技巧,让曾经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作为咽喉要道的乌兰木伦折返所,运量完成情况紧密关系着整个包神铁路的运输任务。在现有机车、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折返所提出了万吨列车提速的方案。组织万吨列车进行缓解速度大于30Km/h的列车进站试验,巴图塔站出站不停车通过绝缘分相,布尔台20km/h出站。从列车进出站、区间运行,从每一个限速地点、每一个绝缘分相、每一次调车转线,作业速度不断被优化。
“‘一对一’重点帮教操纵、上车指导、模拟演练,去除重复作业项目。哪怕只是节省几秒钟、几分钟,列车运行时间也在一次次的优化中,一点点减少。”陈坤说道。
目前,南线万吨列车运行速度提升达25%,跑出了运输“加速度”。
在东胜运用整备车间,一场静悄悄的人才流动正在改变着乘务员的生活轨迹。2022年,乘务员对调改革全面铺开:每隔二个季度,东胜本部与乌兰木伦折返所的乘务员就会互换值乘区段。来自广东的黄木强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东胜本部没有固定休班,现在对调到乌兰木伦,休班时间就能直接坐高铁回广州。”黄木强展示着手机里的排班表,眼里闪着光。
图为黄木强正在检查机车
改革不仅解决了异地乘务员的通勤难题,更打破了业务壁垒。过去只熟悉交流机车的东胜乘务员,现在能熟练操纵直流机车,乌兰木伦的乘务员则掌握了包神北线复杂坡道的操纵技巧。数据显示,对调后乘务员跨区段作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大提高了机车周转效率。
“这场改革的背后,是精细到‘人’的管理智慧。”乌兰木伦折返所主任赵乐透露,“我们建立了‘技能图谱’,根据乘务员的机型熟悉度、区段经验,将司机和副司机合理搭配。薪酬体系也随之优化。乌兰木伦折返所的乘务员因值乘任务更重,月均收入较东胜略高,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
据了解,自重组整合以来,机务分公司推行“大轮乘制”,打破了传统包乘制下机车与人员绑定的壁垒。乘务员不再固定值乘单一机型或区段,而是根据运输需求灵活调配。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各岗位作业环节,最大化压缩非作业时间,乘务员平均休时增加13%,平均劳动时间下降3%。休息时间够了,人员轮换就快了,机车乘务员休班时间就富余了。
5年来,在包神南线,万吨大列车的周转时间从2.8到2.9小时,缩短为2.7至2.8小时;开行列车从102列增加到108列至110列,万吨重载列车从28列增加到30列。“最先一公里”的能源保供,在红色引擎的加持下,守护着千家灯火、万家温暖。
作为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大通道,包神铁路集团是国家能源集团运输的重要枢纽。在这条千里铁道线上,铁路人用坚守与创新践行着“交通强国”的使命。从甘其毛都到乌兰木伦河畔,从调度室到整备场,这些“最可爱的人”用汗水诠释责任,用智慧书写变革。
当鸣笛声响起,又一趟万吨列车启程。驾驶室里,机车乘务员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前方。那里,不仅有延伸的铁轨,更有铁路人接续奋斗的征程。在他们身后,千里铁道线承载着使命与担当,为能源运输事业默默奉献。铁路人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缩影:他们用平凡铸就伟大,用坚守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