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的街巷已灯影婆娑,社区暖暖流淌的欢乐,远山的村落火苗闪烁……这首《灯火里的中国》的团圆景象,随着春节的到来,正逐渐清晰。在这温馨的画面背后,有一群正在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保障着万家灯火的美好瞬间。
这支由30多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南到海角,北到寒冷之地,西到辽阔的大西北,东到东海之滨,为了农村的能源电力保供和人民群众的用电安全,奔波在乡野之间——他们就是电力行业可靠性(萤辉)共产党员服务队(以下简称萤辉服务队),也是首支电力行业层面的共产党员服务队。
萤辉服务队的队员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和中电联各级会员单位的优秀共产党员组成,服务队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和用户,服务内容包括电力可靠性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用电安全服务三个方面。
“我们希望自己能像一只只萤火虫,虽然‘电力微小’,但能给千万家带来光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可靠性管理中心综合与电网处副处长、萤辉服务队队员陈旦向记者介绍服务队名称的由来。
对多数人而言,电力行业可靠性的含义并不熟悉。如果用数据来形容“可靠性”,和20世纪90年代相比,城市居民人均年停电时长是90多个小时,而现在,这一数字在一些超大型城市已经降到10分钟。“
对城市居民来说,某一刻停电了,但感觉不到停电,这就是可靠性的功劳。”中电联可靠性管理中心主任、萤辉服务队队长周霞形象地比喻道,“感觉不到停电”可能是因为强大的电力网络的支撑,也可能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不用拉闸停电,带电作业即可。
但是这种生活,在一些农村地区,远未达到。周霞和队友们做的,就是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让农村地区的企业、村民的用电使用感和用电安全感不断提升。
2022年,萤辉服务队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并入南方电网公司的广西新电力员工进行培训,为当地人民群众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几年来,广西新电力供电区域的人均年停电时间由四五十个小时降低到十个小时左右,大大提高了电力可靠性,提升了百姓的用电使用感。
2021年以来,萤辉服务队连续三年开展“星火相传 萤辉相助—走进革命老区 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帮扶、公益培训等,助力革命老区电力可靠性的提升。
帮扶并非只是一时。周霞介绍,每年萤辉服务队都会跟踪监测服务对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年助力乡村振兴,带来的是更深层次的思考。萤辉服务队通过走访乡村、与供电企业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农村电力可靠性存在的问题,剖析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下乡、煤改电等新政策对农村电网提出的挑战,分析了新发展阶段农村电力可靠性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构建农村电力新发展格局的政策建议。
透过“关键小事”感悟“国之大者”,从“最后一公里”看“最初一公里”。
落实国家重点战略,促进营商环境改善……“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可以说是‘上接国家战略,下接民生福祉’。”周霞笃定地说。边疆地区涉及能源安全,电力可靠性关系到地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萤辉服务队从今年开始,启动“萤辉相助,电亮边疆——助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主题活动,将赴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持续开展供电质量综合提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