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龙上空的“无”名英雄

2025-01-13

“这高边坡施工材料的运输,真是个老大难问题啊!”在金沙江畔旭龙水电站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金沙江旭龙公司工程建设处主任何磊望着悬崖峭壁,发起了愁。大坝边坡施工持续深入,其中大坝S3-3区高边坡和4号危岩体高边坡,其陡峭的坡度与复杂的地质条件,让传统施工材料运输方式陷入僵局。

面对这一棘手问题,金沙江旭龙公司经过多轮激烈的研讨、严谨的技术论证,大胆提出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运输的创新设想。在找到解决办法后,作为工程建设处负责人的何磊一扫往日阴霾,第一个站出来将这项艰巨任务扛在了肩上。

2024年10月,金沙江畔秋风萧瑟,却吹不散众人的热情。何磊带领工程建设处的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展着无人机引入施工现场的筹备与调试工作,“无”名英雄终于迎来首次试飞时刻。

图为无人机试飞现场

“准备起飞!”何磊一声令下,无人机仿若一只被唤醒的雄鹰,平稳升空,向着高边坡疾驰而去。众人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紧紧聚焦在那逐渐远去的小黑点上,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当无人机精准将施工材料送达指定位置,施工现场瞬间被欢呼声淹没。

自此,无人机开启了全班次无间歇往返运输作业,施工效率得到质的飞跃,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近12天,节约了人力、设备成本近10万元,成功打破了施工现场传统运输的瓶颈。

图为无人机运输材料至4号危岩体顶部

然而,无人机的应用前景远不止于此。在2024年11月6日的安全环保检查过程中,安全环保监察处主任兰康军在深入勘察施工现场后,找到何磊,详细地表达了他的新想法:目前的施工现场,范围广袤且潜在风险点密布,仅凭人工巡检,很难实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如果能另辟蹊径,通过无人机探索出新的解决方法,就能实现安全无死角。

听了兰康军的提议后,何磊眼前一亮,随即便组织工程建设处全体员工开展讨论会,集思广益,寻求解决之道。很快,在大家的“头脑风暴”下,一个创新性的构想应运而生——给无人机装备高清摄像头与精密传感器,让它们化身为“天空之眼”,从高空俯瞰整个施工现场,一旦察觉到任何异常状况,便能立即触发警报系统,从而为施工安全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

为了让这个突破性的构想早日成为现实,何磊与兰康军立刻联系智慧中心,迅速投入到“无人机巡检”的推进工作中。很快,他们便进行了工作分工,何磊负责无人机飞行控制和性能参数优化,确保无人机高空稳定飞行;而兰康军则负责安全保障方面的把关。

说干就干,兰康军迅速召集安全环保监察处全体成员,严格依照安全规范,把无人机需要重点监控的区域精准划出来,并制定详细的预警标准和响应流程,确保无人机发现异常时,能立刻处理。在大家的努力下,无人机智慧巡检正式“起飞”。

图为无人机运输材料至大坝工程S3-3区高边坡

图为操控无人机巡检现场

夜幕降临,施工现场灯火阑珊,当大多数工人都已进入梦乡,无人机却依旧不知疲倦地穿梭夜空,默默巡检守护现场施工安全。

在旭龙水电站智慧中心指挥室里,灯火通明,一片忙碌。何磊双眼紧盯着显示屏,屏幕上数据繁杂,无人机的飞行轨迹纵横交错,他的手不停点击鼠标,嘴里轻声念叨:“这个参数再调整下,速度再优化优化,要确保没问题……”

而一旁的兰康军正拿着安全记录册,认真核对无人机反馈的数据,仔细排查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隐患。看着无人机平稳飞行的画面,兰康军激动地拍了下桌子,站起身大声地说道:“咱们这个无人机真是帮大忙了,既高效又可靠,有了它,夜里巡检也放心了。”

如今,翱翔在旭龙上空的一架架无人机,确实是当之无愧的“无”名英雄,它们默默无闻,却以非凡的视角见证着旭龙工程的茁壮成长;它们无声无息,却为旭龙水电站的高质量建设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堤坝;它们静默无言,却凭借突出的贡献,缓缓掀开了旭龙水电站建设新型水电工程光明璀璨的序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