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公司南宁供电局生技部经理毛学飞(先进个人)
逆风而行守光明
和众多抗风战友一样,我们闻令而动,一路逆行追风,与各兄弟单位一同打赢了这场关系电网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役。
逆风而行,勇做抗风抢险的“逆行者”。和台风“摩羯”的首次相遇是在飞往南宁的航班上,接到抢修支援任务时的我正在外培训,先后三次改签航班,终于在9月7日凌晨抵达南宁。我深知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没来得及和同事交接工作,也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天亮立即带队奔赴海南。没有手机信号我们就下载离线地图导航用对讲机联系,没有时间吃饭我们就自带干粮,一切都是为了尽快到达抢修现场,与时间赛跑,与灾情赛跑。
高效组织,争做科学抢修的“实践者”。如何搭建高效的管理体系是摆在我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我们成立南宁供电局前线指挥部临时党总支,党员当先锋、作表率,主动冲锋在前。我们科学建立指挥体系和作战单元,采用“1+8”模式组建前线指挥部,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采用“1+N+N”模式成建制组建现场处置小组,网格化责任包干,确保现场处置安全高效;采用技术武装、机械赋能等模式,为抢修复电按下“加速键”。
勇挑重担,肯做直面困难的“攻坚者”。到达文昌后我们立即开启第一场硬仗:修复市区的10千伏深城、深昌共杆双回线路,作为牵头单位会同9家单位超500人连续奋战24小时完成抢修复电任务,及时恢复文昌市区供电。在我身边,有的同志顶着烈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的同志持续作战,一直抢修到清晨;有的同志坚守岗位,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工作。为了让灾区群众尽快用上电这个目标,所有抢修同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赢了一场又一场胜仗。
创新思路,敢做打开局面的“破题者”。灾后的文昌没有通信信号,现场处置小组出发就“失联”。大型装备紧缺,人工作业效率低风险大。面对这些困难,我们利用自带的卫星电话、对讲机组建“两级通信网络”,为抢修复电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我们在抢修区域设立“应急联络站”,实施每日“叫应机制”,实现了每支作业队伍有序前出,安全归建。我们建立大型装备共享机制,实现有限装备充分复用。
我们的工作收获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免费提供午餐的小店、放下几箱水就走的群众、提供午休场地的老乡,老百姓的一句句赞誉是最好的“军功章”、是最好的“嘉奖令”,也是我们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
我想感谢每一位可爱的援琼战友,是你们用汗水和智慧,彰显了南网铁军的形象。更想感谢南方电网公司领导和抢险救灾指挥部,是你们运筹帷幄,指引我们圆满完成了跨越山海、驰援海南抢修复电的政治任务。
云南电网公司生技部副总经理许永琨(先进个人)
千里驰援山海情
本次抢修复电,我们从山的这边千里驰援到海的那边,统筹云南省内+省外两个战场,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的任务要求,实现了“镇镇通、村村通、户户亮”,实现了零事件、零伤亡、零缺陷、零投诉;实现了任务完成百分百、用户亮灯百分百、用户满意百分百的目标。云南电网此次的胜利,离不开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全网“一盘棋”的高度统筹,离不开南方电网公司前方指挥部的精准指挥,离不开兄弟单位先期抢修经验的倾囊相授,离不开海南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打赢登岛支援攻坚战。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闻令而动,用最快的速度、最强的队伍、最全的装备、最大的力度驰援海南。构建立体抢修指挥体系,各专业统一行动听指挥,展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云网“高原铁军”风采,修复线路1900余公里,相当于筑建一条从香格里拉到文昌的“电亮光明”之路。
我们坚持沟通联动,打赢多方合作协同战。高效统筹内外部工作联动机制,建立政企属地联络网,促成解决交通、后勤保障难题。每日向文昌市委办报送属地政府林木清理评价结果,共同打通树障清理堵点。“云南抢修物资”临时仓库实体化运转,实现物资供应“高速通道”。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打赢人身安全保卫战。发布《云南“铁军”八条纪律》,建立安全奖惩机制,监督保障“双体系”有效运转。构建“云网+文昌”医疗网,打通就医绿色通道。适逢中秋,通过送一个祝福、发一封信件、做一次慰问、解一批难题,调派厨师制作“文昌辣子鸡”,让战士安心,家属放心。
我们坚持质量为先,打赢工程隐患歼灭战。坚持人民至上,将“户户通”目标提升至“户户亮”,坚持灯亮不亮用户说了算,建立“两确认(计量确认、用户确认)、一排除(隐患排除)、一标签(云南铁军户户亮合格标签)、一回访(95598回访)”机制,并粘贴“云网铁军户户亮”合格标签。发布“我抢险您监督告知书”,协同95598对复电、客户满意度进行回访,做到“云网出品,必属精品”。
此次抢修复电,既是对我们的一次检验,也为云南防范自然灾害提供了宝贵经验。从海南看云南,我们将固化一套“简明化、清单化”应急指南,提升全维度保障能力,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高原铁军”队伍。
一是做好灾前防,下好防灾“先手棋”。强化双向支援能力,队伍、物资装备第一时间响应,勘灾信息第一时间输出。强化应急储备能力,增配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多维度配足抢修物资。强化政企协同能力,融入政府应急体系,实现应急勘灾、大型装备、医疗后勤联动保障,通过场景化演练提高实战技能。
二是做好灾中守,打好减灾“主动仗”。强化信息报送能力,提高传递效率及准确性,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强化医疗救助能力,配足医疗资源,深化医企协同,为抢险人员提供健康保障。强化服务沟通能力,及时通报抢险进展及预计复电时间,缓解用户焦虑。
三是做好灾后抢,提升复电“硬实力”。强化灾后抢修复电能力,统筹任务分配,畅通物资、后勤保障。提升队伍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强化成本核算及控制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做到抢修与工程量同步记录。
无论在海的那边,还是在山的这边,云南电网都将以更高站位、更强组织、更实举措、更快落实,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让云网“高原铁军”永葆历史光荣!
贵州电网公司遵义供电局生技部总经理马静(先进个人)
冲锋在前践初心
今天,我代表遵义供电局来到表彰大会现场发言,深感荣幸和自豪。我发言的主题是“发挥党员突击队作用,在抢修一线构筑‘黔电铁军’的坚强战斗堡垒”。
逆风而行,冲锋在前践初心。危急时刻,灾情就是命令。9月6日在南方电网公司和贵州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下,遵义供电局党委闻令而动、迅速集结、日夜兼程驰援海南。在颠簸的登岛渡船上我们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党支部委员会,制定了“户户通电”的目标。“摩羯”肆虐后的文昌龙楼、文教、东郊三个镇满目疮痍,中低压倒(倾)杆近2000基,断(脱)线3000余处,树障近900处,抢修难度巨大,容不得片刻耽误。临时党支部当即向局党委申请成立党员突击队,与时间竞速、打响复电战。抵达文昌第二天,我们接到了航天小学校长的复电请求,席地而睡不到5小时的突击队员们二话不说奔赴现场。航天小学区域供电受损严重,拉断的电缆、折断的电杆横七竖八散落一地,配电室的积水没过了脚脖子。为了提高抢修效率,队员们将杆塔拆除与立杆架线同步推进、双线并行作业。大家还在高温闷热的配电室里一边接力排水,一边更换受损设备,双脚在水里一泡就是五六小时,经过15小时鏖战,终于成功通电。那一刻,校长激动地说孩子们就盼着明天恢复上课。这幕感人的画面成为了队员们最温暖的记忆。
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勇担当。堡垒无言,却能无惧艰险、激发斗志。党员突击队冲锋在前,顶着烈日高温,穿着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克服了断水断电、信号缺失、道路不通、红蚁遍地等重重困难,我们用策略抢时间、用时间抢进度,历经18个日夜、432个小时的奋战,累计处置高低压线路倒杆断线等两千余处,架设线路44公里、修复导线112公里,彰显了“黔电铁军”的战斗力。在党员突击队中,有一支师徒三人小分队,师傅陈洪飞从“威马逊”到“摩羯”,十年两度驰援文昌守护万家灯火,这一次还带来了他的两个徒弟,师徒三人每天清晨6点开始巡线、抢修,一直忙碌到晚上九十点钟。他们说最艰难的要数10千伏文教线两条支线的抢修工作。因为现场复杂,遵义局前线指挥部探索建立了无人机“一飞多能”机制,他们充分利用了这只“千里眼”,勘察出这条全长31公里线路存在的问题。由于海泥沉积、土质松软,贸然开展打洞作业,可能会渗水形成水洞,出现倒杆风险。为了加快进度,师徒三人白天抢修,晚上研究施工方案,通过调用打洞机械、校杆、拉导线、立新杆等工序,用3天时间抢通线路,保障了3个村千余户村民用电需要。师徒三人并肩作战的感人事迹还被新华社报道。
坚守阵地,电亮万家为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临行前,遵义供电局党委要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慎终如始兑现“电不通我们不走”的庄严承诺。刚到文昌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我们紧紧依靠政府开展工作,以村居为单位建立党员责任区,划小低压清障网格单元,每个责任区专门安排了1名突击队党员对接属地政府。有的居民自发为我们带路、清树障,大家风雨同舟,共同完成了45个行政村4.8万户的抢修工作,助力贵州电网公司高效完成了抢修复电任务。为了让百姓过上一个亮堂的中秋节,我们与时间赛跑,在抢修点风餐露宿、枕戈待旦,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中秋团圆月,“南网蓝”奋战在月圆之下、田间地头、泥塘沟壑边,让千家万户的灯光渐次点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赞誉,让“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品牌形象深植百姓心中。我们收到了27面锦旗,返程时村民自发组织的送行队伍夹道数里,望不到头,让我们为之动容、泪目。
台风虽烈,摧不毁人间大爱;山海虽远,隔不断南网情深!我们会发扬此次抢修复电精神,认真汲取宝贵经验,继续发挥战斗力,为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黔电铁军”力量。
深圳供电局配网管理部配网运维科经理黄湛华(先进个人)
铁军挺进破万难
本次驰援海南过程中,在南方电网公司党组领导下,深圳供电局迅速集结1600人,以占南网3.5%的参战力量完成了海南省7.1%的抢修任务,并提前3天达成翁田镇、昌洒镇及演丰镇“户户通”目标。
在这场战役里,作为深圳支援海南抗击台风“摩羯”抢险总队的参谋长,我深刻体会到军事化建制对于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重要性。收到支援指令时,深圳供电局党委就明确了借鉴解放军“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指导思想成立抢险总队,在总队下构建“支队—大队”扁平化指挥体系。总指挥坐镇前方,总队长带兵冲锋在前,政委主抓党建与安全。我作为参谋长,带领参谋们评估战场态势、制定作战计划和做好后勤保障。这种科学的建制和指挥模式,在指挥部三次易址和战略调动中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实现了政令畅通,秒下秒办。此外,我们在赴海南前就组建了空军、水军和电房军等19个专业兵种,班组作为最小单元,既可独立作战,也可灵活组合。以配抢班为例,主业和施工力量深度融合,人员涵盖线路、安全、设计及监理等。番号为10601的光明局配抢班,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先后被合成到海口中压和低压大队,并随“挺进翁田”行动,编入翁田低压大队,最精锐的力量啃最硬的骨头,是完成任务最多的“尖刀班”。
在这场战役里,我深刻体会到技战法的灵活性对于应对多变的抢险形势更具优势。我们因地制宜,持续优化抢险策略。针对作业面广、现场信息不明等,我和参谋团队把电气拓扑与沿布信息融入卫星地图,挂图作战。采用三色战旗直观立体地呈现目标、进度、风险和进攻方向。针对爬杆经验不足,我和参谋团队决定大量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扬长避短,提升效率。为了实现抢险最高效,我和参谋团队创新实施“四边”法,边勘察、边设计、边领料、边施工,以10%的勘查量,分阶段预估物资需求,未发生因物资导致的窝工。
在这场战役里,我深刻体会到党的领导是凝聚力量、排除万难打赢抢修复电攻坚战的坚强核心。我们率先将支部建在前线,成立临时党支部,组建九支党员突击队和服务队,将任务分解到每位党员。盐田局“老大哥”何百玲,还有4个月就退休,仍主动请缨,参与“点亮文昌第一盏灯”行动。我们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当地群众主动协助挖坑,解决油锯、挖机不足等问题。刚到翁田,一位老人对着我讲话,听不懂海南话的我以为在催,就一个劲地说“我们会尽快抢修”,旁边村民用普通话解释后,才知道他们要来帮我们砍树。在最危急关头,共产党人、南网铁军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地扛起了“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换来了人民的温情回馈。
在返深航班上,当机组广播播报机上有45位深圳供电局支援海南抢修的乘客时,全舱掌声雷动。那一刻,我眼眶湿润,心中满溢着激动与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将继承和发扬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南网铁军优良作风,总结经验与不足,为南方电网公司构建抢险救灾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贡献“深供样本”,努力夺取各项事业的全面胜利,真正无愧于深圳供电局继续走在全网前列的使命任务。
南网传媒公司(南网新闻中心)融媒体中心主管代进(先进个人)
南网情深在回响
在抢修复电的21天里,我们来自南方电网公司85个单位的273名政工宣传人员奔赴一线,用笔和镜头,参与书写这段值得铭记的南网历史,我们感到光荣和自豪。在与抢修队员同吃同住同战斗的21天里,一幅幅场景,仍历历在目。
我看到可信可靠可爱的南网铁军形象。
十年前,我在海南电网公司工作时,见证过万人驰援抗击“威马逊”的壮观。十年后,在凌晨的码头,我再次记录下这似曾相识的场景。
我看到,广东、广西电网双线作战,完成自身抢修复电艰巨任务后,兵不卸甲、马不解鞍转战海南。我看到更多南网铁军从四面八方赶来,从2000公里外的云南迪庆,从1300公里外的贵州毕节,从深圳赶来。
我看到,许多退休老党员主动请缨;从“达维”到“威马逊”再到“摩羯”,抗风“老将”三次援琼;有的青年员工延迟婚期;有人一天拨打几百个电话,协调抢修队伍和物资,险被通信公司误判为诈骗分子……
我看到,在烈日下的电杆上、在没入腰的滩涂里、在布满火蚂蚁的密林中,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电力抢修的身影。他们战斗在逾千个抢修现场,生动呈现着“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南网铁军形象。
我听到南网情深在回响、各方正能量在激荡。
在我采访的翁田镇上苑村,每年中秋都会上演传统琼剧,祈祷风调雨顺。“今年的演出是不是演不了了?”
我听到村民们的期待,也听到村民们的理解。因为,这里是受灾极其严重的台风登陆点,中秋节复电基本不可能。抢修队伍日夜奋战,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月圆之夜,琼剧如期上演。
和我们一同采访的海南电视台记者高丹忍不住哭了,她说,“我特别想让他们吃一块月饼,停一停,歇一歇。他们太累了。村民也说,我们可以等。但越是这么说,他们越是着急。”
你给人民展示什么样子,人民就对你回馈什么态度。当地老百姓自发为抢修队伍送水、送饭、送药,80岁的老奶奶蹲在地上砍椰子,分给他们。在队伍踏上归途时,近十万民众自发涌上街道、赶往码头,拉起横幅、挥舞着国旗,含泪向队伍道别,一遍遍地说“谢谢”。有人说:“台风来了我没哭,家园毁了我没哭,看到这么多无名的人来支援我们,我哭了。”许多人说:“还是我们国家好,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
我感受到今非昔比的南网力量与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
21天的抢修复电,是一场智慧、力量、素养的大考。
十年后的今天,无人机勘灾,“动中通”卫星车保障通信,移动照明灯塔照亮夜间作业现场,立杆“机器人”20分钟竖立一基电杆。防灾应急能力系统提升、人机协同作战全面升级,多兵种作业、大兵团作战,南方电网的力量今非昔比。而十年来,始终没变的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21天,在职业生涯中只是一段很短的日子,却给了我一辈子刻骨铭心的经历。我坚信,所有参与鏖战的南网员工都深有感触,也必将转化为热爱南网、建设南网、奉献南网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