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主旨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2024-10-14

      10月14日,2024年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清洁低碳发电”。本次会议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暨2024年年会的主题活动之一,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舒印彪,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苟伟在会上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雷清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史连军,协作网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锐,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许世森,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部主任赵建军,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总监汪明波,国家能源集团环保首席科学家朱法华,中国大唐集团科研总院董事长李国华以及来自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神华国华电力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邀请14位发电行业知名专家分别从传统火电、新能源发展、未来产业与战新产业发展、新型发电技术及装备制造技术等领域展开深度学术交流。

      舒印彪在致辞中表示,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成立20周年已成为发电领域标志性学术交流平台,对协作网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致辞中回顾了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面向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发展空间、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核心驱动力。致辞中还提出未来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推进储能氢能创新应用、加强新型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舒印彪致辞

      苟伟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大唐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能源央企的使命担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创新能力为主线,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创新布局,健全创新体系,育好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为建设“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领军企业注入强大动力。

苟伟致辞

      会议开幕式由史连军主持,会议主题报告分别由赵建军和李国华主持。

史连军主持开幕式

赵建军主持主题报告

李国华主持主题报告

      孙锐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大会主题报告内容丰富多彩,反应了当前行业的重点关切。协作网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会上交流为各单位扩展信息来源和联络渠道,促进会下长期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发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贡献力量。

孙锐总结

      本次会议得到了协作网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相关发电集团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共400余人参加本次协作网年会。会议期间,参会领导和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90周年历史展、中国电力科技人物展、中国电力科技发展成就展、电力行业领军企业和先进技术成果展等。

代表参观展览

主题报告专家观点

      报告人:王劲松,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大唐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

      报告题目:《大型风光火储热能源基地稳定送出与协同运行技术

      报告观点:现阶段大型能源基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聚焦在能源基地并网普遍存在的宽频振荡、暂态过电压、无功分层控制、长距离供热和风光火热协同调控等技术难题。报告围绕构建基地运行方式全集、风光火储热协同管控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长输供热运行模式及改造技术路线优化、风光火储热综合能源基地规划平台等方面,以托克托能源基地建设为例探讨了关于能源基地建设的思考。

      报告人:居文平,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院长、党委委员

      报告题目:《煤电机组耦合熔盐储热提升灵活性技术研究及应用》

      报告观点:煤电定位和功能的调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熔盐作为安全可靠、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的长时储能介质,与煤电机组具有天然的耦合优势,可大幅提升调峰深度、顶峰能力和变负荷速率,还可进一步提高安全可靠性。此外,将退役机组改造成基于熔盐储热的卡诺电池储能电站,不仅可以保留目前火电站大部分设备和资产,还可以消纳新能源发电,平稳新能源发电系统电力的输出。

      报告人:白建明,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电氢能首席科学家、中国华电科工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氢基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报告观点:氢基能源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及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解水制氢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载体和可持续燃料,可用于交通、冶金和电力等领域。氨和甲醇能够实现和氢气的转换,是解决氢能储运问题和拓展下游应用的关键。未来,随着科技研发及生产技术的进步、电力成本的降低以及碳排放相关措施的颁布,氢基能源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人:徐冬,国家能源集团CCUS首席专家,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研究院碳中和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碳中和愿景下煤基能源碳捕集利用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

      报告观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CCUS技术正加速向“全流程、一体化、规模化和区域产业集群式”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已经建成功能完善的CCUS实验室,构建了吸收剂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形成了大规模碳捕集成套技术,建成了目前火电领域亚洲最大的碳捕集示范项目,为国家“双碳”战略实现和集团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报告人:黄以民,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

      报告题目:《兆瓦级氢燃机的研发及应用

      报告观点:针对当前国际纯氢燃机研发现状,燃气轮机纯氢低污染燃烧技术的技术挑战和分析,燃料供应系统的氮气吹扫、熄火/回火保护,燃机控制策略所需的设计优化,开展纯氢燃机整机试验平台相关工作及结果,未来氢燃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开展在兆瓦级小燃机上开展的纯氢燃机的研制及示范验证。

      报告人:范小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报告题目:《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报告观点:在“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正逐步走向商业化。梳理新型储能相关政策背景、发展现状,分析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原理、优势特点以及示范项目建设情况及意义,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提出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在耦合煤电深度调峰、新能源消纳、CCUS技术等方面的方案思路及系统优势,探索二氧化碳储能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

      报告人:汪世清,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助理

      报告题目:《低温法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开发与示范》

      报告观点: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是华能原创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控制技术。该技术实现了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和近零排放控制,推动我国烟气污染物治理从“超低排放”向“近零排放”的技术跨越。在污染物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基于低温吸附原理的新型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并完成了千吨级规模中试验证,捕集再生热耗低于1.0 GJ/tCO2,大幅度降低了捕集成本。

      报告人:刘海洋,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大唐科创公司氢能制备及耦合技术研究所负责人

      报告题目:《大唐集团绿氢与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技术研究与实践》

      报告观点:内蒙古锡盟多伦15千瓦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是中国大唐探索绿电绿氢绿色化工“三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实践。项目打造了国内领先的“绿电绿氢绿色化工”三位一体的能源转型示范基地,致力于实现新能源发电、储能、制氢、用氢、煤化工系统全流程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将为我国绿氢与煤化工绿色协同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和有力技术支撑。

      报告人:李林浩,广东华电清远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林浩

      报告题目:《G50设备开发国产化与自主运维》

      报告观点:中国华电与东方电气合作的广东清远华侨园项目落地G50燃机,先后在厂内完成压气机部件-燃烧器部件-透平部件-高温材料性能-燃烧器制造工艺-透平精铸工艺-整机试验验证,从工程设计、主辅机设备选型、施工、调试、运维等全方位推进自主G50燃机示范应用,解决了SFC反转、PT选型等示范问题,是国内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F级燃气轮机。

      报告人:廖海燕,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储能专业首席专家、新能源院储能中心主任

      报告题目:《新型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践》

      报告观点: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快速增长,给新型电力系统长期、中短期和日内平衡带来挑战,煤电、新型储能成为电力系统调节的主力军。国家能源集团新型储能总装机约300万千瓦,在飞轮储能、电化学储能、熔盐储热、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领域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检测评估、安全防护、系统集成、智能运维和远程监测等技术研发,促进国家重大战新产业发展。

      报告人:余建辉,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体所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国和一号自主创新与示范工程》

      报告观点:国和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先进非能动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国和一号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发,推动了我国核电技术由二代向三代的发展,并带动了我国核工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报告介绍了国和一号研发设计总体情况和主要技术特点,阐述关键设备和技术的创新攻关情况,介绍国核示范工程项目情况,并回顾重要历程。

      报告人:刘鑫,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研究中心低碳能源研究所所长

      报告题目:《压缩二氧化碳电热储能技术

      报告观点:压缩二氧化碳电热储能是一种新型大规模高能量密度长时物理储能技术,与常规压气储能技术相比具有无工质存储、冷、热、电灵活输出等特性,产品具有建设周期短、寿命周期长、综合效率高、功能多元化、运行成本低、工程造价低、站址无限制、运行超灵活等核心技术优势,面向发电侧、用户侧可适配多种应用场景实施应用。

      报告人:陈永安,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工程实践》

      报告观点:为了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助力大比例新能源消纳,大规模长时物理储能成为必然选择。中国能建选择压缩空气储能作为发展主方向,成功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能建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成功应用于世界首台套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为推动我国清洁能源转型、助力产业升级贡献“能建力量”。

      报告人:武惠平,上海电气电站服务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

      报告题目:《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观点:作为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和基础调节型电源,煤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报告从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综合解决方案实现煤电的低碳化和灵活化转型,将重点关注从单一设备改造到系统集成的理念转变,进而提升火电机组的深度调节能力、顶峰能力以及对外供热能力,通过创新的储能和调节技术,增强了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适应性和价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