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大国工程进行时——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

2024-10-11

引江补汉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至汉江丹江口水库下游安乐河口,输水线路总长194.7千米,多年平均调水量为39亿立方米,可有效提高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能力,增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调水量,提升中线工程供水保障能力。工程由南向北依次穿越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襄阳市谷城县、十堰市、丹江口市。

工程建成后,将把南水北调工程与三峡工程两大“国之重器”紧密相连,进一步打通长江向北方输水通道。连通长江、汉江流域与华北三地,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

据了解,引江补汉工程于2022年7月开工,设计总工期108个月。眼下,建设者们正克服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开工2年以来,不断加快工程进度。目前,20个工作面正在不间断施工。

据记者报道,目前6号隧洞正在掘进中。通过航拍画面能看到,在洞口附近配套的有一个废污水处理站,还有一个综合加工厂生产支护隧洞需要的钢材构件,此外还有一个混凝土拌和站提供建设隧洞的混凝土等。

据了解,像这样的支洞施工现场在工程全线一共有25个。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输水隧洞不是从山体这侧通往那一侧就可以吗?为什么需要25条施工支洞呢?从设计图上可以看出,工程取水口在三峡水库的库区,出水口在汉江。全长194.7公里全部都是在山体内部,在这条线的左右两侧,还像蜈蚣一样延伸出很多条支线,其实这就是主洞和支洞的关系。从立体沙盘看得更直观,比如目前升起来是3号洞,先打一条洞进去,到了主洞的位置之后就可以往前往后两个方向同时作业。而25条施工支洞就可以有几十个作业面同时开工掘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实现了长洞短打,使我们的大国工程早日成为现实。

一个工程有这么多工作面,怎样实现更好协同管理呢?这就不得不介绍到这个工程的另外一个亮点了,那就是数字孪生。这里就是项目部的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我此刻仿佛置身于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指挥中心,这里可以对隧洞掘进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进行预报预警,一排排大屏幕上实时呈现着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局”。

这个屏幕上,可以看到现在工程进度是多少,物料使用量是什么情况,以及安全风险提示有哪些;在这个屏幕上可以看到3号隧洞施工的实时监控画面,而在数字孪生系统里,阳光隧道里闪烁的红色光点,就代表着正在隧道内工作的工人,能精准追踪到每个工人的位置和状态。而再看这个系统,全线25条施工支洞每条支洞的情况点进去也都可以看到细节。

另外工程全线各个点位布置了200多个实时监控画面,通过满屏的摄像头,可以想象工程的20多条施工支洞正在同时忙碌着。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大国工程的分秒必争,也切实感受到科技让我们的工程建设更加安全智慧和高效。

智能建造 让“愚公移山”成为现实

再随建设者的视角,看看智能建造将如何应用在隧洞建设中。

据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公司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管理一部工程处副处长程球介绍,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对于需要进入隧洞作业的同事,每个人都有一个椭圆形小盒子,堪称他们的护身符,它的名字叫人员定位标签。每一个椭圆形的小盒子,都是与工人实名制绑定的,进洞前佩戴在安全帽上,进洞后通过洞内定位基站实时数据传输,就可以知道大家在洞内的具体位置。当出现紧急状况的时候,项目还可以通过一键报警系统,和IP广播系统呼叫救援人员,通知工友及时撤离,确保我们的人身安全。

山体隧洞施工掌子面钻孔是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与传统的人工钻爆法不同,如今项目有了神器助力,就是这样的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三个大铁臂同时挥舞,开岩凿壁不知疲倦,原来一个掌子面需要18个人同时钻孔,现在只需要3个人操作就能完成,而且还能实现边钻边测、数据记录和数据传输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挖好隧洞之后,就来到了隧洞加固和支护环节,当隧洞围岩地质条件较差时,就会用到大量的钢筋网片、钢拱架和超前小导管等钢构件。以前需要大量工人在洞外加工焊接,而如今,在项目的综合加工车间里,这些都可以交给机器人同事。您看,只需在终端输入生产参数,即可实现批量化精准加工生产,各类钢材的下料、剪切、弯曲、焊接等多项工序一气呵成。过去一个综合加工厂至少需要30人,现在只需要七八个人就能完成数控加工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用新质生产力真正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目的。

保护生态 绿色理念贯穿工程始终

引江补汉工程地处鄂西山区,工程通过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把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引江补汉工程6号平洞的施工现场,开挖隧道时所产生的施工废水,正不断通过管道,输送到洞口旁的磁混凝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里。6号平洞直径超12米,向前掘进过程中,每天会产生近1500立方米的施工废水,这些废水里含有悬浮物、石粉、污泥等物质,直排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眼下,借助磁混凝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施工废水经过初级沉淀、混凝沉淀、过滤中和等处理后,可达到地方河流水质标准,实现变废为宝,用于道路清扫、洒水降尘。

不管是污水净化再利用,绿色发展理念已融入引江补汉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边坡防护时,工程创新性采用植被生态混凝土技术,既保持了水土,也让边坡披绿、工地更美;拌和站采用全封闭式料仓,并配备智能喷雾降尘系统,24小时无人值守全自动智能化雾化喷淋,有效抑制粉尘颗粒物扩散,保护大气环境;而工程沿线道路,则用太阳能LED路灯取代传统路灯,实现节能降耗。

网址链接:https://tv.cctv.com/2024/10/07/VIDEEGUlUUQBxCKklKfiAZ7E241007.shtml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电建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