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放归金沙

2024-09-28

  本网讯(但棣瑶)9月26日上午,三峡集团2024年秋季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省宜宾县金江码头顺利举行。60余万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鱼苗被放归金沙江,种类包括圆口铜鱼、胭脂鱼、长江鲟、岩原鲤、厚颌鲂和长薄鳅。其中,圆口铜鱼放流规模达到30万尾,标志着圆口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体系基本建立。

  
▲ 志愿者们放流金沙江珍稀特有鱼苗 本文摄影:但棣瑶

  
▲ 周边居民积极参加放流活动

  家住金江码头附近的廖阿姨带着孙子参加了本次放流活动,“一直都知道有放流活动,能亲手送这些小鱼回到金沙江,让孩子参与长江大保护,很有意义”她说。

  
▲ 廖阿姨带着孙子将鱼苗舀进水桶

  圆口铜鱼在四川宜宾一带被俗称“水密子”,是长江水生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物种之一,其野外种群于2021年被增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是长江上游保护难度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珍稀特有鱼类之一。由于圆口铜鱼人工驯养成活率低、人工养殖环境下性腺难以发育成熟等因素,掌握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一直以来都是该物种保护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 圆口铜鱼(生物多样性中心供图)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2010年到2014年间,三峡集团生态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物多样性中心”)联合行业内其他科研机构,相继攻克多个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难题,迈出了保护圆口铜鱼的重要一步。

  把鱼养活、实现人工繁殖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还要实现规模化育苗,才能通过增殖放流有效补充野外种群数量。从2015年开始,国内主要科研机构同步开展了圆口铜鱼规模化繁育的技术攻关。

  在通往规模化繁育这一目标的道路上,“拦路虎”从没少过,鱼类养殖病害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生物多样性中心向家坝实验站站长曲焕韬告诉记者,2020年生物多样性中心攻克野生圆口铜鱼性腺发育调控难题,初步实现规模化人工繁殖,成功孵化仔鱼10万余尾。然而,不久,育苗过程中的病害问题就给科研人员们来了一个下马威。“一个多月的时间,10万尾仔鱼只剩下七八百尾,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曲焕韬说。

  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爬起,研究人员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2021年,曲焕韬和同事们开发了一套圆口铜鱼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突破了制约苗种规模化培育的关键性技术难题。2021年到2023年间,圆口铜鱼增殖放流数量实现了从2000尾到20万尾的突破性增长,初步实现规模化育苗目标。

  
▲ 志愿者们放流金沙江珍稀特有鱼苗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规模化繁育圆口铜鱼的技术水平,为日后扩大放流规模和进一步探索全人工繁殖技术奠定坚实基础。”曲焕韬说。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是三峡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十年禁渔的具体举措。通过规模化增殖放流不仅有效补充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野外种群资源,同时对于维护长江水域生态系统平衡,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位于金沙江流域的长江珍稀鱼类培育基地向家坝实验站和乌东德实验站已累计放流鱼苗超过1000万尾。

  编辑:李雷 黄克瑶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三峡集团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