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茶马古道”上的光伏蓝海故事

2024-09-27

 

  云贵高原,乌蒙腹地,阳光照耀之下,如蓝海般的光伏板鳞次栉比、熠熠生辉.……

  倾角21度、多达28万块,在千年“茶马古道”发源地普洱思茅区的高山深谷中,一座由光伏板组成的“阳光田野”。全国首个“咖光互补”项目——云南普洱那丙田200兆瓦光伏电站,正将光能转化为清洁能源,经南方电网输送到了各地……

  西北电建三公司就在这极境之地,直面天险,开创了守护青山绿水、推进能源转型的奋斗奇迹。

  那丙田200兆瓦光伏项目,占地面积3700亩,总投资8.8亿元。项目所在地峡谷陡峭、地势险峻,建设制约因素多、协调工作量大,施工极其复杂,三公司项目管理团队在此吃尽了苦头、历经了磨难。扁担挑出来、背篓背出来的灌注桩;人抬、肩扛安装上去的光伏板,这是普洱那丙田200兆瓦光伏电站施工现场的真实写照。

  “48个方阵,转完每一个点,开车需要近一天的时间。”项目执行经理李西宁感慨道。

  “每天辗转现场各个点,被路上的枝蔓和角钢棱角挂的‘遍腿鳞伤’‘满臂印记’,施工高峰期通宵、扎根山上住帐篷是常有的事……记得刚到项目第一天上山时,就遇上下雨,车子在狭窄泥泞的路面上‘扭起了秧歌’,下车查看,发现后轮一侧已经悬空,悬空下方是陡坡与深沟,当时头皮发麻。”项目技术负责人卢肖棚回忆道。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项目的推进竭尽心力、用尽全力;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巷,为村民答疑解惑,协助推进项目征地……

  要在海拔1300米的咖啡园,坡度40°—70°的山地上加好这把“光伏伞”,不是吃苦、蛮力能解决的。

  面对地形多样、坡向复杂及咖啡树植株高度、喜阴特点,项目引入了创新性工程技术——柔性支架安装。支架安装高度3.5米,最大跨度17米,充分释放板下种植空间,为咖啡树生产创造了符合条件的生长环境。同时,组件间的空隙减少,实现了同一块土地上的产业融合发展和土地立体化增值面积,平均达13亩/MW,土地利用率提高30%—40%。

  面对部分施工区域不具备轮式或履带式机械运输困难及投产任务重、工期紧的情况,项目部“取经”研究,全力打通项目物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开辟无人机空中运送通道,让无人机智能化运输投送物资变为现实,不但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保证了项目节点,实现了项目高质量履约。

  从直面天险的“无畏”到科技赋能的“敢为”,普洱项目团队用一年的时间,破难题、解困局,最终赢得了项目的如期高质量完工。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备受普洱市政府、参建方、资源方等关注,众多媒体对项目进行了宣传报道。

  “那丙田光伏电站项目,将光伏发电和高效农业有机结合,不仅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租金收入,还实现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45万吨,在发电的同时能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普洱项目执行经理李西宁介绍。

  登高远眺,莽莽山间,一望无际的光伏蓝海蔚为壮观;满山遍野随风摇曳的咖啡树,在光伏板的庇护下正释放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看见青色的脉络,蓝海之光,与自然共生长,我们听见群山的回响,越过山丘,在追寻光的足迹,这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与科技的交融画卷,更是中国能建西北电建三公司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积极践行央企之责,参与绿色能源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担当体现。

  携能源新风,拂过千年古道,我们和阳光的故事还在继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矩阵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app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