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泽尧)立夏以来,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安徽阜阳南部120万千瓦风光储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阜阳基地项目”)所属65万千瓦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累计发电量超2.5亿千瓦时;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累计助力电网调峰超110次、充放电量超1亿千瓦时,为安徽省迎峰度夏贡献三峡力量。
回忆起第一次踏上漂浮式光伏电站运维巷道的场景时,杨广海记忆犹新:“巷道很窄,浮筒浮在水面上,虽然有缆绳,但人站在上面还是很容易左右浮摆。”
他右手紧握运维船方向盘,左手灵活换挡。伴随着“峡古3号”运维船发动机浑厚的声音,不多时,运维船就开出百米外,将平静的采煤沉陷区水面划出一道优美的尾浪。
▲ 运维船航拍
2022年盛夏,杨广海大学毕业后入职三峡能源安徽分公司。彼时,阜阳基地项目鏖战正酣。第一次从其他电站“开拔”到阜阳基地项目所属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时,望着13000余亩的茫茫水面,杨广海心想:“这么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以后巡检起来可够‘喝一壶’的!”
阜阳基地项目所属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由8580万个浮体及配件、120万块光伏组件组成。不同于传统陆上电站巡检,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的浮体由链接装置彼此连接,具有一定浮动性,且运维巷道较为狭窄,不利于人员行走和设备搬运,巡检难度比常规光伏电站大。
▲ 阜阳基地项目所属65万千瓦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全景
为提高巡检效率,在建设之初,运行团队便与设备厂商合作,定制化设计、制作了高像素智能无人机巡检系统。无人机最长续航时间55分钟,最大飞行距离15公里,最大飞行速度23米/秒,能在六级大风中持续作业。酷爱“飞行”的杨广海,也成为负责操作这套系统的人员。
“这套系统可以基于10万+图像样本库训练的AI模型,进行更快速、精准的设备隐患识别,准确率高达95%。巡检无人机只需要7天即可完成13000余亩水域巡检,并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自动生成故障诊断报告,快速锁定故障。”杨广海说,“两年前的我还在担忧巡检,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 党员冲锋队
迎峰度夏期间,电站运行人员高度重视项目保供能力发挥,高频次开展日常巡检作业及防汛防台工作。在防御台风“格美”期间,运维人员对电站的漂浮平台、浮体锚固钢索稳固结构等关键设施进行检查加固,检查电站的排水设施,并及时补充救生衣、救生圈、柴油应急发电机等救援物资。
在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运行团队的精心守护下,这座水面“动力源”安全稳定运行。
电能在阜阳水面澎湃“释放”,也在陆上汨汨“充放”。
今年7月,安徽省能源局公示了迎峰度夏期间拟统筹调用独立新型储能及新能源配建的新型储能项目表,阜阳基地项目配套电化学储能电站——阜南新峡储能电站赫然在列。该项目容量占电源侧储能项目总容量的18%,容量居安徽省首位。
新峡储能电站是阜阳基地项目配套建设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建成时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电化学储能电站。守护这座储能电站的,也是一群青年人。
入夏以来,华东地区多次经历大范围高温天气,以阜阳为例,8月以来,阜阳市气温持续突破历史极值,最高气温达到42摄氏度。同时恰逢“七下八上”防洪度汛关键时期,淮河水利委员会两次发布洪水黄色预警,迎峰度夏和防洪度汛使命交加,电站运维责任艰巨。
▲ 新峡储能电站青年突击队
储能电站青年突击队全体队员闻令而动,密切关注雨水洪涝灾害动向,做好应急响应。他们提前做好巡检方案,对站内179台电池舱的电池簇、冷却系统、消防系统及储能变流器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在储能电站设备区,39摄氏度的高温下,三峡能源安徽分公司阜南公司副总经理许跃正和团队进行日常巡检。
“电池包里面有专门的管理系统,里面每一个电芯的情况,我都可以在后台看到,如果说哪一块电芯出现温度过高、电压过高、电流异常等异常情况,我们都能在中控室收到告警信息并马上过来处理。”许跃说道。
▲ 新峡储能电站航拍
在团队的精心运维下,储能电站严格执行电网调度指令,实现全省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保供能力的顶峰释放。
国家电网阜南县供电公司党委党建部副主任李劲松说:“迎峰度夏期间,电网高频次调用新峡储能电站。可以说,电站在助力电网稳定、发挥公益效益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编辑:秦明硕 杜健伟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