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火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激发创新动力离不开全体员工群策群力,更需要创新工作室这一群众性创新型组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贵州金元茶园电厂,有一支由劳模领衔,党员、技术骨干和青年代表组成,充满蓬勃朝气、富有智慧力量、勇于拼搏进取的创新团队——“唐克洪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工作室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活动,通过构建“选题立项、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三项机制,激发工作室创新创效活力,汇聚起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强大动能。
建立选题立项机制,激发职工自主创新潜力
立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和各专业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选题立项,梳理形成攻关项目清单,工作室连续4年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向广大职工发出“悬赏令”“英雄帖”,鼓励职工自主揭榜攻关,先后高质量完成了《精细化配煤发效益电》《超低排放背景下空预器防堵塞综合治理》《一种易结焦锅炉卫燃带的设计与优化》等33项课题的开发和研究,形成了内部良性竞争的良好氛围。
通过攻克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项难题,不仅提高了机组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还为一线职工、年轻干部搭建了挑战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更多扎根基层的青年有机会脱颖而出,激发了工作干劲和创新潜力。
“唐克洪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对职工开展技术培训
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助推降本增效落地生根
工作室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更是成果加速转化的“摇篮”。针对火电厂凝结水和给水手动加氨无法实时适应负荷变化,造成汽水品质波动大的问题,工作室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在一次参加外部培训和交流中得到灵感,在资金零投入的前提下,对现有流程反复模拟试验,最终通过修改控制逻辑的方式实现炉内加氨全程自动投入,在贵州火电厂中率先实现化学运行岗位夜班无人值守,每年可为企业节约人工成本约25万元。
正是这一次的尝试,让职工看到了只要敢想、敢做,不怕输、肯坚持就能尝到创新的“红利”。2023年,在频繁发生锅炉捞渣机液压关断门故障和机组垮焦熄火后,锅炉创新小组在没有任何经验积累及做法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将挤渣门与湿式捞渣机配套使用,改造后半年内锅炉垮焦熄火的次数同比减少66%,降低运行中处理捞渣机的作业风险,预计投运一年即可回收成本,创新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了企业降本增效的“真金白银”。
工作室成员在现场开展“燃烧器改造”技术攻关项目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技能人才成长摇篮
“让创新工作室成为青年才俊成长成才的摇篮,是我们建立工作室的初衷之一。”工作室负责人汪宁说道。
为盘活用好人才资源,充分激发一线技术骨干的创造潜能,工作室坚持把“项目攻坚现场”作为“实操实训现场”,结合青年岗位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建立以导师带徒、线下培训、技能竞赛、岗位创新为抓手的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模式开展技术讲课540余次。
每年举办各类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活动,并推荐优秀技术能手参加上级比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培养出了一批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创新劲头足的青年干部队伍,工作室青年代表陈杨获得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徐思月获得集团公司技能标兵,3人获评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5人荣获贵州省技术能手,5人荣获企业劳动模范荣誉。
通过“三项机制”的有效实施,工作室创新成果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国家电投集团“职工创新工作室”、贵州金元“优秀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1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一种超临界火电机组邻机加热系统》《一种SCR脱硝反应器、防止火电机组发生功率振荡扩散的系统和方法》等20余项创新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和行业表彰,技术成果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1350万元,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行的重要动力。下一步,“唐克洪创新工作室”将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学术讨论的场所、技术创新的沃土、人才培养的高地,不断激发职工群众创新创效活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何禹 车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