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
中广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会
在京举办
大会开幕之际
人民日报记者
就中广核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等话题
专访了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
刊发报道
↓↓↓
原文如下:
3月20日,中广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会开幕,来自政府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和中广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企业等单位的65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记者从大会获悉,中广核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12000家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
“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中广核组织召开中广核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亦伦介绍说,会议围绕新能源共链发展、境外新能源项目建设、新材料、水务创新技术策源、产业金融赋能战新产业、数字化领域战新产业链等20个议题开展专题研讨,通过供需对接、成果发布、战略签约、专题研讨等方式,旨在搭建开放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交流平台,更好促进产业间有效衔接、协调运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目前中广核研究制订了核能领先、核燃料安全保障、新能源倍增、数字化跃升、核技术突破、科技型环保强基、未来产业启航七大产业发展计划。”李亦伦表示。
中广核起步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40多年来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和专业化能力延伸,打造形成了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6+1”产业体系,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超过75%,位居央企前列。
李亦伦介绍说,在新能源领域,中广核从2003年开始布局非核清洁能源产业,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的企业;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领域,中广核技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5家,累计生产电子加速器600余台(套);在数字化领域,自主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已应用于国内23台核电机组,自主化风机控制系统L7000具备产业应用条件;在环保在产业领域,取得国家专利160余项,参与发布国家/地方/行业/团体标准20余项……
“经统计,中广核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累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12000家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李亦伦表示,本次大会共计将有35项合作签约,签约合作金额近百亿元,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政企、校企、企企合作打造新典范。同时,还发起设立了聚焦核能、光热、核技术、氢能等多只战新产业科创基金,发挥资本纽带优势和基金产业赋能作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
随着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规模化的快速发展新阶段,面对国家提倡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李亦伦介绍说,中广核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计划,力争每年新增新能源投运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每年投资规模保持600亿元左右,预计可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拉动社会总产出增长约18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万余个。这其中顺应新能源规模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加强与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布局“光热+”项目、“新能源+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沙漠治理+光伏农业”、“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融合发展项目,以新能源的优势解决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企业家大会上,中广核与老挝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广核老挝北部清洁能源基地项目进一步深化合作备忘录》,计划在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琅南塔省和丰沙里省,建设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李亦伦介绍说,该项目是中广核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也是中老电力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基地一期光伏项目位于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可研、环评报告批复和电力回送批复,进入工程建设准备阶段。该项目既有助于老挝实现优势资源开发和能源产业升级,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又可缓解我国南方区域电力保供压力,还能将国内的资金、技术、产业带到老挝,打造中老两国设施联通、优势互补、产业协同新局面。
依托海外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广核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同船出海”,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动当地产业优化升级,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